很多行業都需要電話客服,許多開展電商業務的企業也需要客服人員,而人工成本和流失率較高,卻是擺在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
一路創業過程中,85后溫州小伙林志建也深刻體會到這個苦惱,看到AI(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前景,他開始著手開發“AI電話營銷機器人”,希望用機器來代替人工客服,為企業帶來新的增長點。
從賣建材到做電商,一直被客服問題困擾
最初的創業,林志建做的是家居建材生意,電話營銷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通過人工客服的電話推薦來吸引用戶。而生意做下來,他就發現一個問題,電話客服的投入產出不對等,一個客服人員入職需要10-15天的培訓,一年工資成本至少四五萬元,而結果可能是干不到幾個月就離職了,對業務往來會有一定影響。
2013年互聯網大潮涌來,林志建也帶著團隊轉型做電商,鞋服、建材等類目都有涉及。“轉了個渠道做生意,沒想到還是遇到客服難題。”他發現,電商企業一般也會配置客服做售后電話回訪,或處理一些投訴問題。
通信、金融、房產、汽車、電商,一輪市場觀察下來,林志建看到很多行業對電話客服的需求量,最多的企業可能需要上百位客服人員。“如果利用機器代替人工客服,可以解決很多企業的煩惱。”這個想法就此烙刻在他心上。
網絡配圖
嫁接前沿語音識別技術,開發“AI電銷機器人”
2017年以來,人工智能更為頻繁地走入人們的視野,行業龍頭則紛紛進入布局市場。去年10月份,林志建創建了溫州市熱度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正式準備進入這一領域,首先研發的產品就是“AI智語人工智能電話營銷機器人(下稱‘AI電銷機器人’)”。
“AI電銷機器人”簡單來說,就是一套自動的電話營銷系統,用機器人代替人工客服來發現市場的潛在客戶。林志建說,他們是在科大訊飛語音識別技術的基礎上,進行相關程序的開發,做出的一套自動電話營銷系統,可以迅速分析處理客戶的提問,還能對客戶意向進行篩選和分類,并自動分類客戶等級。
記者現場做了一番體驗,林志建讓技術人員在電腦里輸入記者的手機號碼,手機馬上接到一通電話,接通后傳來好聽的女聲。隨后的交流中,記者完全聽不出是與機器人在交流,對話的反應速度跟日常對話基本相似。
從后臺的通話記錄看到,此前的對話過程被轉寫成文字,“AI電銷機器人”通過抓取關鍵詞,比如“價格”“公司地址”等,自動匹配出回答的話術,還能辨析客戶提問的語氣屬于肯定、拒絕或是中性,來調整回答的方式。
林志建說,技術人員會根據不同的行業和公司需求,選用不同的客服聲音,甚至外文和方言,生成不同的話術模板,還會后續根據客戶提問,不斷更新語料庫。
開發“AI電銷機器人”,林志建希望能幫助企業在使用過程中,降低一定的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做過電話營銷的老板應該都知道,電銷是玩概率的,一天打的電話量多了,出的意向客戶才會多。”他做了個對比,人工一天8小時,除去撥號、等待和休整的時間,若按5小時計算,大概能接通200-500次電話,而經過測試機器人8小時可以撥通至少1000次,因為沒有休息,也不會受個人情緒影響,工作時間也可以延長到12小時甚至24小時。
而在成本上,人工客服一年若按四五萬元計算,有些行業會更高,而“AI電銷機器人”目前一臺的應用成本不到2萬元,隨著技術的普及這塊成本還會下降。“保守測算,應用機器人的企業,要比采用人工客服的企業,全年節約60%以上的話務成本。”林志建說。
將面向全國拓展,為不同行業做定制服務
各個行業都會使用電話營銷的方式來推廣自己的產品,而在這個信息共享的年代,更需要效率和精準。“用機器人做電話營銷,一方面效率更高,另一方面后臺能做出精準的數據分析,能有效提升公司銷售業績。”他再次強調人工智能對企業營銷起到的作用。
而對“AI電銷機器人”沒辦法做到與人完全一樣的智能,林志建認同這一點,在他看來,機器人只是代替了營銷環節的第一步,更快更準地獲取意向客戶,而對意向客戶進行轉化的部分,需要安排專業銷售人員跟進。但至少銷售人員不用花精力在打陌生電話上,這也是人力的解放。而且隨著機器人“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未來會更趨近人類的智慧。
目前,林志建團隊已和不少汽車、房產、金融等行業內企業達成意向合作,下一步將開啟全國的招商計劃。同時也會針對溫州一些特色產業,推出定制化的服務內容。
標簽:淮南
忻州
社區通知
七臺河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