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 : 首頁 電商百科 菜鳥聯盟推出準時到賠付活動,京東自營物流瀕危?
近期菜鳥網絡動作頻頻,先是聯手螞蟻金服涉足供應鏈金融,后是掌門人童文紅罕見披露盈利模式,最新動作是成立半年的菜鳥聯盟在北上廣等11個城市推出菜鳥聯盟當日達賠付活動,如果未按當日達、次日達履行時效準時送達,單筆訂單成交金額100元以內免單,高于100元最高可獲得100元免單金額。下面就和小編一起看看最新推出準時到賠付活動,京東自營物流瀕危的相關資訊:
眾所周知,菜鳥聯盟的初心是為了提升電商物流體驗,用阿里CEO、菜鳥網絡董事長張勇的話來說,“形成一套從前端下單、到運輸配送、再到收貨售后的一體化解決方案,是端到端的全鏈路優化。”今年3月成立以來,陸續接入天貓國際、天貓超市、聚劃算等核心業務,并經歷418、618等多場電商大促的洗禮,當日達、次日達城市不斷擴容,用戶明顯感知到配送速度提升。
事實上,無論是主打自營物流的京東還是大數據驅動的菜鳥聯盟,速度快只是基本能力,并非終極目標。要知道,用戶對配送時間的需求千差萬別,物流服務的確定性比速度更為重要。換言之,誰能做到準時,誰的物流配送能力就強。在初步完成速度攻堅后,菜鳥聯盟祭出準時到賠付活動,這是要死磕“說到就到”的節奏,京東會作何感想?
本質是利益共同體
成立3年多以來,外界不解、質疑聲浪從未斷過,甚至有人擔心會搶物流企業的飯碗。菜鳥到底是物流企業的威脅還是福音,當事人最有發言權,宅急送CEO陳平曾表示,過去強調“電商是上半身、物流是下半身”,現在流行“菜鳥是上半身,物流是下半身”,陳平的表態代表了絕大多數物流企業面對菜鳥時的真實心聲。
如果你還不信,不妨看它的合作伙伴陣容:申通、圓通、中通、韻達、天天和百世匯通6家物流公司;心怡科技、日日順、蘇寧物流等倉配公司;萬象、晟邦、黃馬甲等落地配公司。物流全產業鏈的半壁江山站臺,雙方親密關系溢于言表。
菜鳥聯盟是個利益共同體,定位于數據驅動的社會化物流協同平臺,負責大數據平臺搭建和協同化樞紐,主要做5件事:
一、基礎設施,比如全國倉配網絡、電子面單等;
二、網狀供應鏈,商家需求多元化,既有自營、經銷,也有線上、線下,極大考驗供應鏈整合能力,菜鳥將手中的供應鏈資源串聯起來開放給有需求的商家;
三、云計算,幫助合作伙伴節省物理機成本、提升計算能力;
四、服務表達,在前端為合作伙伴做品牌背書,在使用菜鳥服務的商家頁面中進行特別標注,比如顯示次日達服務,并標明合作物流公司的名字;
五、服務穩定性,通過云客服等基礎服務保障服務的穩定性。
對于物流企業和商家而言,菜鳥聯盟是它們完成服務升級的一個絕佳契機。目前,國內物流行業深陷同質化競爭、價格戰泥潭,無法健康發展。數據顯示,國內快遞均價13.5元,長三角地區更低,美國則為5到10美元,長期激烈競爭導致物流企業利潤微薄,難以進行大規模的服務升級投入。商家愿意為好的物流服務付費,不過現有服務水平不高。
菜鳥投入10億元作為聯盟啟動資金,用于補貼合作伙伴和投訴的用戶,在強大的資源和資金加持下,物流企業需要做好內部精細化運營、數據化管理,保持開放、協同的心態,并愿意為服務的確定性做出承諾。當然,物流企業、商家展現合作姿態只是開始,物流服務的升級只要以產品化方式呈現才能激活利益共同體。
目前,菜鳥聯盟主推當日達、次日達這種優質物流服務,已覆蓋全國700多個區縣,年底將突破1000個區縣,服務達成率高達99%,遠超同行業。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當日達、次日達將成為電商標配,各大玩家將在物流服務的確定性上一較高下,此時菜鳥聯盟搶先試水準時到,無疑是明智之舉。
京東自營物流瀕危:速度失守,準時鮮有建樹
愈發給力的菜鳥聯盟持續為阿里電商業務保駕護航,用戶滿意度直線飆升,使在一二線城市有口皆碑的京東物流壓力山大。過去京東憑借“自營+自建”的購物體驗贏得用戶口碑,尤其是211好評如潮,有底氣與阿里分庭抗禮,隨著菜鳥聯盟的強勢崛起,京東引以為傲的自營物流優勢正逐漸被削弱。
2007年,京東拿到今日資本投資后便緊鑼密鼓地布局物流,劉強東給出三個理由:中國沒有UPS和FedEx、物流成本高、服務品質較低。他反復強調中國社會化物流成本占GDP總值的17%,比歐美高出10%,加上主流的“四通一達”服務品質遲遲未見起色,所以京東走上自建物流之路。
為了達到讓劉強東滿意的物流服務水準,京東付出高昂代價,一手包辦倉儲、分揀中心、干線運輸、配送站、配送員等物流體系,固然可以實現物流品質管控,為自身和合作伙伴提供從平臺到物流的一站式解決方案,但成本奇高無比,物流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覆蓋面越廣成本越高,管理難度也越大,建設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使京東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數據顯示,目前京東倉儲、配送人員達7.5萬,劉強東認為有90%的可能,未來京東員工會超過100萬人,而且他自信可以管理好,因為沃爾瑪管理150萬人有余。但別忘了,沃爾瑪150萬員工分布在全球各地,中國僅有10萬員工,反觀京東國際化未見起色,這意味著要在中國市場消化100萬員工,管理7.5萬員工井井有條的方式并不一定適用于管理100萬員工。另外,沃爾瑪時代的對手是其他同樣采用重模式的零售商,而不是重構產業鏈的電商,即便劉強東可以管理100萬員工,但一定不是沃爾瑪那套管理體系。
除了高昂的物流成本拖累京東整體發展,我還隱隱覺得,經過9年深耕,京東追求的物流服務品質始終局限于速度,在確定性上鮮有建樹。一個鮮明的例子是,國家郵政局公布的2015年快遞企業總體滿意度排名顯示,“好評如潮”的京東物流竟然未上榜,“表現平平”的“四通一達”均躋身前10,其中中通以75.8分位列第三,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在我看來,京東自營物流只在一二線城市優勢明顯,部分三四線城市和偏遠地區難以覆蓋,京東選擇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合作,配送速度取決于后者,自然無法匹敵京東自營物流。同時,京東向第三方商家開放物流服務,但由于其對非標品適配性差,而且價格稍貴,導致第三方商家熱情不高,這也就解釋了第三方商家GMV占比逐年增加,京東財報卻從未披露其使用京東配送的情況。
如此看來,京東物流并未做到絕對的快,三四線城市是其薄弱環節,給菜鳥聯盟留下趕超的機會,當日達、次日達覆蓋范圍持續擴大。當然,除了速度,衡量物流服務的滿意度還包括攬收員服務、送達質量、攬收質量、上門時限、派件員服務和統一客服熱線受理等。
細微之處見真章,上述不起眼的服務細節最能體現物流服務品質,相比京東未上榜輸在速度,我更相信其輸在服務細節。8月,天貓超市與京東激戰正酣,媒體曾親測雙方物流體驗,結果顯示菜鳥聯盟完勝京東物流,不僅速度快2—3個小時,更有紙箱回收、帶垃圾等增值服務,反觀京東物流除了送貨還是送貨。
種種跡象表明,通過大數據和算法優化,搭建的物流開放體系,無論成本還是服務均極具進攻性,超過自營物流大勢所趨,京東物流危矣。
馬云曾多次表示,人類正從IT時代走向DT時代,前者以我為中心,后者以別人為中心,讓別人更強大,這不僅是技術的提升,更是思想理念的提升。不難看出,京東物流仍停留在IT時代,菜鳥已進入到DT時代,這是二者最本質區別。發展模式、路徑不一,最終導致結果天差地別,京東物流始終沒有走出自身電商體系,遠沒有與菜鳥攜手并進的“四通一達”風光,后者正排隊上市。
劉強東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京東當務之急是把電商做大,而物流是服務電商,打法可以更靈活,單打獨斗式的自建物流不是唯一選擇,以開放的心態與物流企業合作共贏,不僅可以降低運營成本,而且有利于改善服務品質,在夯實快的基礎上全面發力準時,為電商創造更大的增長空間。
推薦閱讀:
菜鳥聯盟為何能完勝京東自營?
花10億搭建“菜鳥聯盟”,菜鳥模式能解決最后一公里嗎?
上一篇: 上一篇:寶貝標題的中心關鍵詞定位到底有多重要!
下一篇: 下一篇:京東自營商品退換貨有什么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