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淘那些事兒】微淘瘋狂公測之后的冷思考
POST TIME:2020-10-24
11月1日,小光棍節的日子里,迎來了一個神奇的產品微淘的公測,這個從今年4月份開始內測的產品,終于在醞釀半年后公測了。與其說他是一個產品,倒不如說他是一個平臺,微淘的公測,我個人把它定義為中國社會化電商運營的一個具有小里程碑意義的事件。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在此之前,我們所看到的中國電子商務平臺大多是靠平臺的流量和平臺設定的規則而循規蹈矩辦事,甚至導致PC端的流量入口價格水漲船高,但隨著移動互聯網世界的到來,似乎又多了一個流量入口,且在假設整體淘寶用戶不變的情況下,那整體用戶花在淘寶上的時間相應的隨著無線時代產品到來而把諸多的碎片化時間增加后而增加了,但原則上其實用戶的增長不會變得那么厲害。 所以,我們在看到微淘公測后一個小時36萬個微淘賬號被注冊之后,我想很多事情還是可以回歸到商業的邏輯背后來來探討和思考一些問題。 1丶多了的流量入口是從哪里來的?最后會走向哪里去? 首先微淘其實某種意義上更像是一個無線端的概念,你會發現多出來的時間和流量其實是靠著原有用戶在碎片化時造就出來的,那因為有流量自然可能會有成交,但我想問的是如果沒有無線端,他的成交會是多少,相比起無線端的增加之后,他的成交又會增加多少。目前為止,暫且沒有一個方程式可以推論出來這個問題的答案,但很多程度上還是會存在一個問題,無線端的流量起來后,是否會影響PC端的流量。因為現有的淘寶盈利模式,是建立在PC端服務賣家的基礎上的,如果賣家把無線端的產品各種做起來,并且已經在微淘的平臺上完成用戶和產品的互動閉環,那淘寶該怎么盈利?所以,我個人的判斷是,多了的流量從碎片化時間來,最終還是走向淘寶的交易平臺,理論上會有增加,但不存在顛覆性的增長。 2丶太多的商家無社會化媒體運營經驗,且更不懂自媒體價值,太多只是盲目跟風吧? 最近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更很多的賣家聊了聊,我說的賣家包括只有兩顆鉆的小賣家,也有貓店做得不錯的賣家,怎么說呢,就一個感覺,他們好像還沒有意識到無線端是可以這么玩的。這話怎么說呢?因為人都有思維定是的,一個人在一個物理空間和思維空間里面待一段時間,肯定會有些思維定勢的,或者說已經習慣了ROI,已經習慣了直通車首焦鉆展等思維方式,他一般不會有那個主動想法說,其實我可以把我的微淘做成是一個集自媒體資訊,互動交流,產品活動,行業類目共享等的一個平臺呢?這樣似乎格局就高了啊,這個時候你的微淘不僅僅是一個跟賣家有關系的賣東西的一個渠道,賣東西被你掩藏地比較輕松,如果這樣,你就可能有機會成為茉莉家,或者值得入手的小物等等。所以,對于這個的看法,我個人覺得,不要盲從,也不要信神,要相信自己。今天一個每月只能做幾百塊錢生意的C店賣家問我怎么樣才才能快速漲粉 ,我想了想,沒辦法回答,然后我就沒有回答。因為任何這個問題的解要么無解,要么就是,你老老實實踏踏實實勤勤懇兢兢業業地做。其余,無他。其他呢,真的之后看看自己的能耐了,因為總歸都是事在人為,沒有那金剛鉆,有時候真心難把這瓷器活給做好了。 3丶搶注了幾十個微淘賬號,然后呢? 這個問題,不僅是問別人,也是反問自己,找找熟,不如一招鮮,這個道理相信大家都懂,但是作為一個什么都沒有的窮屌絲,你怎么樣才能有能力說做到一招鮮,我相信每一個做粉絲經濟相關營銷的心中都會有一個關于矩陣的夢,如果你的矩陣足夠牛逼,可以牛逼到一個微博賬號下面帶個百來個小號,然后一年可以做到4000萬的凈利,我相信這是一個傳奇,但在粉絲經濟的時代里面是可以實現的。所以,當微淘公測后,瞬間做到一個小時36多萬的注冊量,但我想這里面大多數無外乎兩類人,一類是商家,一類是營銷渠道。商家,大多數我想應該是老老實實地去注冊了一個叫XX旗艦店的名字,這個其實再土鱉不過了,前面也講了一些關于取名字的觀點,也不多講,只是那些個搶注了幾十個微淘賬號的親,接下來是要各種好好想想該怎么玩了。對了,我突然想到一個思路了,我其實已經開始布局了,其他的,我就不多說了,等有空了再跟大家交流吧。話題是,冷笑話精選當年是怎么起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