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頁面要不要這么多內容
POST TIME:2020-10-25
問題:很多淘寶賣家在產品詳細描述區域會放很多很多關于店鋪、服務的介紹,以及推薦的產品等,不得不拉好幾屏去看關于我想買的這個產品的細節圖。這種營銷方式合理嗎?
補充說明:個人感覺對自己的購物是一種干擾,但是這似乎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如果按照市場驅動的說法,那這個趨勢是合理的,求達人指點,這樣做是否真的是買家想要的?或者是否有市場調研的數據來支撐這種觀點呢?
專業人土的回答:
淘寶商品商品頁面的大容量內容羅列,并不是淘寶規定的,而是經過很多年的實踐被證明是有效的,適合淘寶賣家的。
可以用一句存在即合理來解釋這種現象,但是如果不了解這些做法的成因和用途,當外部環境的轉變不再適合這種做法時,如果仍然刻板教條的延續這種做法,同樣是行不通的。
我們可以從這些做法不同的目的性出發去分析它們的合理性。
1 建立信任
因為淘寶最開始只有一些小商家,沒有任何品牌背景,沒有任何信用保證,在初期如何讓消費者相信自己的商品、相信自己的質量,就需要用各種證明。
這些憑證通常可以是:
商品大圖,細節圖(可以近距離觀察商品的材質、細節,用以展示商品的質量)
知名品牌的授權書(多為電子產品,可以證明商家的資質)
過去消費者的評價(在淘寶集市,商品上架有周期,曾經的客戶評價和銷售記錄重新上架后就看不到了,只能用這種方法來佐證商品已經銷售了很久,信用很好。)
倉庫的照片(用來證明自己庫存充足,企業實力強,不是騙子)等等
反例:
為什么國外的網站和國內的B2C網站沒有這樣做,而是只用簡單的一些介紹和產品圖片?是因為做不了嗎?
不是,因為他們的信用建立過程是通過整個網站進行的,而不是通過單一商品,不需要用這么多花里胡哨的介紹在商品頁面。
同樣的道理,已經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在淘寶開店時,如果仍然使用和淘寶不知名小店一樣的幾米長的詳細介紹,其中的許多內容就是在重復和浪費。
2 關聯商品
因為淘寶在很久之前,是不賣廣告位的,現在中小賣家去購買淘寶首頁及各級頁面的大廣告位也不多,淘寶的整個生態系統是完全依賴自然搜索和直通車的,而直通車和自然搜索的指向主要單個商品,這直接催生了淘寶集市的以“暴款”為特色的經營方式,用一個或者幾個在自然搜索中排名靠前,或者做直通車的單品,作為店鋪的主要入口,然后用這個landing頁面為原點,向店內的其他的商品進行導流,而不需要經過首頁和其他次級頁面,這是最直接最高效的方法(短期),這才會出現在商品頁面會有大量推薦商品的做法。
這是淘寶整體的經營邏輯,淘寶本身就是一個依靠長尾的經營模式,一個店鋪只賣一種超暴款,超低價的商品,對淘寶來說也許更理想。
因為中小賣家的貨源基本不是自己獨家的,在淘寶上無法形成壟斷,在淘寶上想推出一個暴款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價格戰,(當然還有很多沖排名的方法,我沒用過,不是很了解)暴款的利潤貢獻率不一定高,店鋪內的其他商品毛利率可能比暴款高很多,對利潤的貢獻也更大,如果不關聯他們,暴款的價值就大打折扣了。
反例:
當關聯商品的數量達到一定數量的時候,會發現推薦的效果會逐漸下降,并且影響瀏覽效果,而店鋪的產品數量是在逐年增長的,這里就會有一個矛盾出現,是將盡可能多的商品都放進關聯商品,放得看都看不過來,還是減少產品的數量,集中推暴款呢?
從淘寶前幾年的發展來看,個人小店的產品數量不多,品牌意識較差,品類的控制力、店鋪的設計力都不高,使用單品頁面作為入口是最直接的方法,但是做到一定規模,單品數量很大時,如果仍然以這樣粗放的做法,會遇到一個看不見的天花板,如果不能提高店內搜索的比重,會嚴重制約品牌的發展。
這樣做的長期結果:被淘寶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