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 : 首頁 電商百科 小米華為來了 移動支付下半場的主角是誰?
最近第三方支付領域有點熱,繼蘋果、三星之后,小米、華為相繼推出了各自的支付服務,再次壯大了NFC支付隊伍。不過,目前支付寶、微信已經占據了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的大片天,贏得了上半場,那么下半場的主角會是手機廠商嗎?
中國銀聯再增幫手那些“手機Pay”們
今年上半年,蘋果、三星分別與中國銀聯展開合作,相繼推出ApplePay、SamsungPay,手機系成為移動支付領域不可忽視的力量。而最近兩天,華為、小米也加入進來,成為聯合銀聯推出移動支付的兩大國內手機廠商。
據媒體報道,8月30日華為支付(Huawei Pay)正式上線,目前支持的機型包括華為mates、榮耀v8(全網通)和榮耀8三款手機。
9月1日,小米支付(Mi Pay)也正式亮相,目前使用MIUI 8系統的小米5用戶,可以開始體驗Mi Pay的手機支付。
手機廠商逆襲 要當移動支付下半場的主角?
2016年以來,隨著更多的手機廠商以及其他硬件廠商等各方的加入,NFC支付的市場也在逐步壯大,手機廠商開始借此搭建自己的支付體系并培養出用戶習慣,從支付寶、微信手中爭奪入口。但手機廠商定下做支付的小目標,是否能夠實現了?
首先,這取決于NFC支付是否能夠真正獲得足夠的認可。目前在移動支付方式,主要是NFC、銀聯閃付的刷卡以及二維碼掃碼支付這三種。銀聯閃付推廣較早但未形成規模,二維碼支付有支付寶、微信兩大巨頭支撐發展很快。和這兩種相比,NFC支付占據著用戶終端優勢,而且具有安全、抗干擾、連接速度快等優點。不過如果移動支付的行業標準一旦統一,NFC支付倒很可能成為未來主流的移動支付手段。
其次,從用戶增長速度以及數量看,NFC支付存在著“天花板”。根據蘋果財報和第三方機構公開的數據顯示,蘋果目前在中國支持NFC功能的設備約為1億臺,若加上轉化率問題,Apple Pay在華實際用戶數可能遠低于1億。三星、華為、小米也面臨同樣的問題,與之相比,微信用戶數為4億,支付寶用戶數則是6億之多。
與此同時,目前華為、小米具有支付功能的手機型號有限,手機的迭代更新以及用戶換機的頻次,都需要足夠的等待時間,而且相比于支付寶、微信的開放性和靈活性,NFC具有排他性,即選擇了華為就不能用小米,用戶的選擇決定著手機廠商的NFC無法做大。
最后,支付方式的差異化,能否轉化為應用場景的優勢。NFC在場景應用上,最大的優勢在于支付無需網絡即可完成,擺脫了支付對網絡的強依賴性,這也大大拓展了物理空間。
上一篇: 上一篇:實體轉戰淘寶,網店轉讓助成長
下一篇: 下一篇:京東發力生鮮電商 與多個海外品牌簽署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