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 : 首頁 電商百科 辭職做網課老師一個月賺了200萬,她卻說:“勸大家不要模仿”
前段時間,網上有個熱議的問題:受2020年疫情影響,什么職業的人最有危機感?
回答區是一片“比慘現場”:從零售餐飲、文化旅游到制造業、房地產,各行各業都在一場“全民隔離”中悄無聲息地經歷著一場劇變。
而這不斷擴散的“線上化”轉型仿佛預示著,從事傳統職業的“前浪”即將被“拍在沙灘上”。
舉例來說,全民隔離下“因禍得福”的網課機構爆發式增長,使得曾被認為是“鐵飯碗”的傳統學校教師們,都開始感受到了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機”。
圖源天眼查
天眼查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有超過兩萬家在線教育相關企業注冊成立,平均每天新增140家。
熱度下,互聯網公司迅速“入局”:前不久字節跳動旗下的清北網校就開出了“年薪200萬,上不封頂”的驚人福利,“高調”招聘網課教師。網友紛紛表示羨慕哭了:“現在辭職去應聘還來得及嗎?!”
但同時,很多網課教師和其他“新興行業”的從業者卻表示,自己其實每天都在感嘆“我太難了”,羨慕自己工作的人只是“too young too simple”。
各行各業“線上化”的風口下,網課教師等新興職業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的職業選擇?瞬息萬變的行業形勢下,又該如何及時而恰當地調整自己的職場路線呢?
辭職做網課老師
她一個月賺了200萬
前幾個月學校全面復課前,深圳鹽田一位語文老師的辭職信在網上引發了不少討論:
從教31年的高級語文教師熊芳芳,放棄了等待退休,選擇辭職。辭職后,她在網上直播授課,一個月就進賬了200萬。
圖源熊芳芳微博
很多公辦教師在新聞下面評論:非常能理解熊芳芳的選擇。
一位高中地理老師就直言:“一個拿著每個月那點死工資的公辦教師,誰看了能說一點想法沒有?如果又有七位數工資,你能不心動?”
低成本+高回報,可以說是各類“線上工作工種”吸引新從業者的最大優勢。
仍以網課老師舉例:想“出道”成為大機構簽約老師,最低的啟動成本只需要合適的網絡條件和一臺功能過得去的電腦。
如果想要創業“自立門戶”,也只需要一套自己的課程方案,暫時“囊中羞澀”的甚至不必租用辦公地點,可以直接“在家開張”。
這同樣適用于電商、知識付費、運營等諸多可以實現“線上辦公”的新興行業:別的不說,就憑“在家就能工作”這一點,就省去了相當大一筆通勤和異地租房開銷。
而從邊際成本的角度來看,“年薪百萬招聘網課老師”也是有原因的:
用100萬的福利請到一位優質老師,錄制一節視頻課程就可以賣給無數個潛在學生,甚至在未來還可以反復使用。
每多增加一個學生也只需要增加一點網費和電費,四舍五入邊際成本基本為零,是絕不賠本的買賣。
知乎用戶@賀仙形象地把這種商業邏輯稱為“眾籌名師”:“人人獻出一分錢,就能雇得起百萬年薪的名師?!?/p>
其次,與線下人才選拔的復雜機制相比,線上的培訓機構、知識付費等新興行業對從業者的要求門檻也更低。而一旦成功入職,又能拿到更高的待遇。
舉個例子,在領英搜索“網課老師”相關職位,待遇大多數都能達到時薪100元或者月薪1萬以上,還有各種員工福利。
而哪怕是在行業頭部名企的招聘JD中,也大都不限專業、不強制要求持有教師資格證、本科碩士皆可申請。
某知名在線教育機構小學數學老師職位JD(截圖來自領英)
可以說,很多新興職業給“軟技能”強但學歷不太出色的人提供了新的“風口”:只要你符合最基礎的職位要求,就可以憑借自身努力轉行進入這個“風口”。
而對于那些清華北大的名校畢業生來說,甚至有機會剛畢業就拿下百萬年薪。
“蹭熱度”轉行
僅僅是“看上去很美”?
然而,所有“風口”職業都需要直面的問題是:風還能刮多久?
四年前,我們共同目睹街上的共享單車不斷增加,五顏六色的單車為10萬人提供了新的就業機會。
短短兩年后,共享單車“帝國”由盛轉衰,大批單車成為廢銅爛鐵,這讓人不難擔心:轉行進入新行業,又會不會被即將來臨的新一輪“后浪”迅速拍死?
實際上,數據顯示,很多疫情下誕生的風口已然成為拼殺的“紅?!保?/p>
我國總市場規模超過4000億元的在線教育行業,已經開始經歷增速的放緩;不斷擴張的“直播帶貨”行業涌入海量的主播后,主播間和平臺間的競爭也愈發激烈。
同時要謹記,熱度高≠回報高。
很多辭職做線上培訓的人并不知道:熱鬧的市場形勢下,在線教育離“全面盈利”其實還很遠。
已經在紐交所上市的線上英語培訓機構“51Talk”,成立八年才迎來首次盈利,而大多數網課機構至今都仍入不敷出,大多數 “免費網課”轉化率都不足5%,堪稱“賠本賺吆喝”。
甚至有業界人士悲觀預測:未來會有60%的線上機構關閉。
而在行業因素外,做出“順應潮流轉行”的選擇前也需要考慮更多的因素。
其一,低門檻的行業準入并不代表著工作內容的輕松。轉行做線上工作,開始嘲笑“996”的程序員?別開心得太早,你很可能成為只要網不斷,工作就不斷的24小時客服。
難怪有人在體驗了網課老師的工作日常之后,戲稱這簡直是個“集專業學識+主播+心理學+社群運營于一身的高級變異物種”。
其二,從職業規劃的角度,很多新興行業能夠提供的選擇和可能性也相對有限。
年初,有個認識的朋友辭職開了自己的網店賣點家鄉特產,本來以為只需要每天動動鼠標就可以輕松入賬,結果兩周下來成了身兼進貨+盤點+客服+快遞+會計的雜工。
最要命的是,一天忙下來銷量甚至都很難過10,每天晚上睡覺前都在后悔辭職。
很多看似門檻低的新興工作,都隱藏著潛在的發展困境:舉個例子,人人都可以當主播是不假,但全國還不是只有一個薇婭?
一方面,在初期后想要進入行業頂尖往往需要超人的天賦和口碑,而這些大部分的轉行者和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都很難具備。
另一方面,很多新興行業鮮少開放中高層職位,換言之,雖然最初的薪資待遇不錯,但整個職業發展前景空間不大。
每當風口來臨的時候
你會不會也動心
毋庸置疑的是,雖然存在種種缺漏,但許多新興行業已經到達了風口。
在線教育領域,3月猿輔導完成了10億美元的G輪融資,6月字節系和淘寶紛紛進軍“入局”,作業幫完成高達7.5億美元的E輪融資。
四年前“網課”還是個讓人難以置信的概念,轉眼間已經“遍地開花”。
知乎網友評論
各種傳統行業 “轉向線上”的新發展趨勢下,卻有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發出了提醒:“云轉型”不是一切問題的萬能解藥,簡單粗暴式的“湊熱鬧趕風口”,并不能實現個人和行業的提升。
仍以網課為例,短短幾個月的“全民網課”后,線上教育的許多弊端其實已經展現:師生互動難以實現,監督跟進無法實現,教學質量也因此受影響。
也難怪很多人斷言網課雖好,卻永遠無法代替線下課堂:
僅僅是把線下內容照搬到網上播放的形式,顯然無法實現實質性的行業變革。
正如20世紀中期剛剛引入電視節目的美國,很多“新節目”無非是把原先的廣播節目配上了播音員無所適從的面部畫面,“換湯不換藥”。
變革的關鍵點在哪里?
有在線教育界人士把眼光投向短視頻——基于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特性的學習類短視頻,不再是照本宣科地“照搬線下課堂”,如華中師范大學教授戴建業,就憑借抖音上的古代文學短視頻課程,吸引了近500萬粉絲。
而對個人而言,純“投機型”的趕風口式行為也應當謹慎。熊芳芳老師也曾公開表示:“我絕不會慫恿任何人辭職,畢竟在這個疫情后的地攤經濟時代,辭職近乎一種冒險?!?/p>
對于沒有豐厚的經驗支撐,但想要嘗試“新蛋糕”的人,或許可以從“做加法”開始:不要一時沖動貿然辭職“做減法”,要多以兼職等形式探索新職業的可行性和與自己的匹配度。
知乎就有一位網友,在國企日常工作外,憑借CPA考試成績在一家機構兼職注冊會計師講師,“一個月安排課時15個小時左右,500塊錢一小時”,成為了一名成功的“斜杠青年”。
寫在最后
2003年非典,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默默崛起。
2020年新冠,會不會也成為在線教育等新行業的“元年”?
在這個各大公司紛紛入局的試水期,很難有人給出確切的答案。
中科院深圳院院長樊建平曾說:“大勢的掌握對年輕人非常重要。”
在低門檻、低成本和高福利的“誘惑”前,有人果斷辭職“入?!?,有企業大筆一揮投下大筆資金。
幾個月過去,有人月入百萬,有人創業失??;有機構成功上市,有機構黯然離場。
最終結果會怎樣?讓子彈再飛一會。
參考資料:
https://www.linkedin.com/wukong-web/articleShare/6684622184880717824?trk=article_share_wechat
https://www.linkedin.com/wukong-web/articleShare/6683625365002432512?trk=article_share_wechat
https://mp.weixin.qq.com/s/GTlDVBPjx8XxShW-Zk32gw
你身邊有順應風口成功轉型的人嗎?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Maggie。記錄故事也是一場大冒險,聽、看、然后再想,寫下的永遠不如想得多。
本文封面及文中圖片來自影視截圖知乎,抖音,GIPHY,領英和網絡截圖,如因版權等有疑問,請于本文刊發30日內聯系LinkedIn。
LinkedIn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Imschina-sales@linkedin.com獲取更多信息。
?2020領英保留所有權利
上一篇: 上一篇:品牌年輕化,不只是年輕就夠了
下一篇: 下一篇:抖音小狐貍蹦迪表情包全套 gif動圖高清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