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IME:2018-12-03 21:05
近日,刺猬公社發現,微博上線了一項免費公開問答功能,該功能與付費問答差別,對提問者和回答者都實行零門檻限制。
對此,微博方面對刺猬公社稱,免費問答功能確實即將全面上線,所有人可以提問,所有人可以回答。 8 月份以來,該功能一直處于內測階段,只對部分用戶開放。
微博“提問”功能使用簡圖
這不是微博首次觸電問答。去年底,微博上線了一款付費問答產品——微博問答,成為入局付費問答市場的新玩家。
從已經公布的內容看,“微博問答”產品的運行模式,是給予大V設置被提問的價格權限,粉絲向大V付費提問,大V通過撰寫文章的形式回答。同時,任何人都能付費 1 元圍不雅觀答案。
這是淺層用戶知識變現的一種方式,而陪同著微博免費問答功能上線,微博會推出包孕紅包、活動、榜單等在內的激勵辦法。
微博這么做,很難不讓外界聯想到這一功能的對標產品——知乎和今日頭條,前者為國內優質的問答產品,后者是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個性化分發平臺。現在,他們都在爭奪圖文短內容,搶占用戶的注意力。
在社交領域,微信和微博各位一方霸主,坐擁 3 億多用戶的微博遇到了和微信公眾號一樣的難題:頭部力量太強大,中心化趨勢加強,整個生態呈現出了“圖釘型”的用戶結構,中小部用戶發聲和獲利的機會不夠充分,這顯然與微博下沉的戰略標的目的南轅北轍。
微博方面對刺猬公社說,其之所以上線免費問答功能,是為了優化內容結構,幫手更多的中小用戶依靠優質內容積累粉絲,擴大影響力。
爭奪圖文短內容,問答成標配
原本,知乎只是問答式知識分享平臺,今日頭條只是信息聚合分發平臺,微博只是社交資訊平臺。現在,有沒有覺得知乎的“想法”、今日頭條的“微頭條”,與微博的界面設計越來越像了?
左為微博熱門界面,中為知乎想法界面,右為今日頭條微頭條界面
除了界面相似以外,它們內容之間的差異化也越來越不明顯。
以前在知乎上提一個與眼鏡片相關的問題,得到的答案大多是眼鏡片的化學成分和物理結構。同樣問題放在今日頭條上問,答案則會很親民,價格是多少,在哪兒買比較自制等等。但現在,這類問題在知乎上的答案也被價格多少,好看與否所占據。
強學科知識弱化以后,知乎反而失去了一部分用戶,不過,這也是一家平臺“轉型”中必然會遇到的風險。
知乎、頭條、微博看似在探索、擴張界限,實則是往一個共同點走去:促成淺社交。淺社交活動最能夠讓人產生聯系,這種方式一旦產生,就能夠產生信息、讓人花費注意力。這個時代,注意力即經濟。
現在,,這三款產品到底有多相似呢?
1.微博頭條化、知乎化:發力個性化保舉,用問答增補平臺內容
本年 7 月,微博更新后,“發現”頁面找不著了,取而代之的是內容卡片集錦欄目“新鮮事”。榜單也從原先“發現”頁面的一級入口,移到了“微博”頁面的二級入口。
作為一款表現實時熱點的模塊,熱門排行榜、熱搜榜的作用從未被削減,它是微博平臺的流量聚集地,也逐漸成為營銷號、明星大V爭相表態的舞臺。
只不過從 2016 年上半年開始,微博的“榜單”逐漸被新推的“視頻”、“頭條”模塊搶去了風頭,它的位置一挪再挪,最后索性被隱藏了起來。
現在,微博越來越像頭條了。微博上的資訊、短視頻,也悉數釀成了以機器為主的個性化分發。
屢屢改版熱門頁面、嘗試個性化分發......種種這些,實際上是微博對頭條旗下產品“微頭條”的反擊。
“微頭條”是今日頭條于本年 4 月中旬上線,發布內容由文字、圖片、視頻組成,和發布微博的體驗大體相同。
它們無一例外地采取信息流的方式分發熱門內容,給用戶提供刷不盡的內容。在引流方面,今日頭條使用了互聯網公司慣用的手法,邀請各領域的KOL入駐平臺。
二者同樣主打短視頻、直播,邀請大V入駐,種種舉動無疑顯示出頭條和微博的黑暗較勁。在分組上,微博已經開始模仿聚合類資訊平臺的頻道模式,將各個分組以主題命名,替代本來的關注相關性原則。
針對這一調整,看得出來,微博對內容做了梳理和調整,更加注重領域分發了。算法基因是今日頭條與頭部抗衡的優勢,這一優勢在微頭條上也發揮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