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營銷:方向錯了再努力也沒有用
POST TIME:2018-12-07 READ:
移動互聯時代,很多企業看到被人有網站,就也馬上建了網站;看到別人用微信微博宣傳,也馬上申請微信公眾號、認證微博……但是網站托管的小編發現很多企業的做法都是“新瓶裝舊酒”,仍然在用傳統理念運營移動互聯網營銷。以微信營銷為例,普遍存在誤區。
曾有人這樣比喻微博:當你的粉絲超過100人時,你就像是一本內刊;超過1000人,你就像個布告欄;超過1萬人,你就好比一本雜志;超過10萬人,你就是一份都市報;超過1000萬人,你就成了CCTV。幾乎每個運營企業社會化媒體的人,都是用粉絲數來衡量自己運營效果。
每個企業都希望做一個粉絲趕超超級明星的社會化媒體大號,殊不知,社會化媒體時代,大家的內容需求是分眾的。企業微博、微信號天然具有商業化內容的定位,粉絲對這些內容的興趣是有限的。相對于嚴肅內容,所在區域或周圍圈子的產品、服務及活動、不同消費者與品牌相關的軼事、趣聞等內容更容易吸引用戶,而這些內容往往散布在企業員工、經銷商、消費者、第三方合作伙伴等企業廣泛的商業生態結構的社會化媒體中。
所以企業做成一個大一統的社會化大號是極不現實的。既然去中心化的媒體結構更符合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趨勢,為什么不建立多元化的社會化媒體傳播結構體系呢?除了企業官方帳號以外,企業的經銷商、員工、消費者、股民、第三方等都成為你的傳播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樣的結構,才是符合社會化傳播規律的結構!
以微信為例,個人發在朋友圈的內容,哪怕low到完全是流水賬記錄,都可能有若干個閨蜜或死黨給你點贊,這就是社會化媒體的本質形態——有限的人通過他們感興趣有限的內容來交互(當然,如果內容質量更高,交互的人會更多)。
所以,企業社會化媒體運營的內容定位應該是明確定位,針對有限數量的目標人群,努力做匹配自身能力的內容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