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矚目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今日落幕,為期 5 天的大會我們見證了來自全球的頂端科技成果。科技日報評論稱,以第五代通信技術和人工智能為核心的全球互聯網發展趨勢逐漸明朗,而中國科技創新力量異軍突起,積極鞭策全球數字經濟分享共贏局面的到來。此外,阿里云作為獨角獸技術企業在全球范圍內脫穎而出,中國科技力量值得大書特書!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在 2015 年一份陳訴曾將創新分為四類:以消費者為導向的創新(如電子商務,移動支付或在線金融辦事),以制造為主導的創新(消費電子產品或汽車),以工程為主導的創新(如建設高速鐵路),以研究為主導的創新(如半導體制造或制藥的突破)。陳訴的結論是:中國已經是前兩類的全球創新領導者,而且“有潛力”成為后兩者的世界領先者。
本年的大會上評出了 18 項領先科技成果,其中包孕阿里云“ET大腦”、“斗極衛星導航系統”等中國 10 項成果獲獎。以上述四類作為尺度,本年入選的 10 項中國創新中,只有出行領域的滴滴“基于大數據的新一代移動出行平臺”和“摩拜無樁智能共享單車”屬于以“消費者為導向”的創新;其余 8 項成果中,如阿里云“ET大腦”、華為3GPP
5G預商用系統等,都屬于后兩項創新范疇。中國互聯網的支柱企業,,正在從應用驅動型創新向技術驅動型創新轉變。
在人工智能技術領域,中國的發展范式正欲彎道超車。在微軟小冰情感機器人、蘋果的AR
Kit上榜的同時,阿里巴巴ET大腦和百度對話式AI也赫然入列。在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引領下,BAT們迅速聚集全社會之力,介入從技術應用場景到基礎研究、從法律規范到倫理政策全方位國家戰略布局之中。

( 12 月 3 日,阿里云ET大腦獲得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獎,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發布并領獎)
中國強大的計算能力,同樣彰顯著國家投入的科研實力。 18 項成果中,至少有 7 項與計算能力發展有關。不久前,超算TOP500 榜單發布最新統計數據,中國超算“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號”連續第四次分列冠亞軍,中國超算上榜總數又一次反超美國,奪得第一。
報道稱,云計算的腳踏實地,也讓中國獨角獸企業技術在全球范圍內脫穎而出。 2013 年的全球云計算企業排行榜上幾乎都是美國企業;而 2016 年,阿里云就超過了谷歌、IBM等老牌企業,成為全球云計算第三名,其快速布局東南亞等區域的舉動,已經引起全球競爭者的注意。
如今,中國對“新技術”既有長期投入研發的積極態度,又有樂于實踐應用的開安心態。中國“后發優勢”會在越來越多領域表現出來,期待中國企業技術創新引領全球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