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概沒人會想到,蘋果公司迄今為止用戶滿意度最高的產品,是名為 AirPods 的無線耳機。
對,不是大紅大紫的 iPhone,也不是居家外出良品 iPad,更不是做工精湛的 Macbook,是這個小小的,看起來毫不起眼的無線耳機——AirPods。這個被蒂姆·庫克(Tim Cook)稱為「文化現象」(cutural phenomenon)的產品,從去年發布至今,不單長期處于缺貨狀態,還在發售不久拿下北美無線耳機市場 85% 的份額,并在全球飽受用戶好評,在一片全新領域,蘋果又開辟出傲人的巨大優勢。
沿著 AirPods 的崛起之路,我們不難發現,無線耳機正漸漸釀成智能語音助手更合適的平臺,在這條路上的產品,被很多人稱贊能「帶來幸福感」,它不但僅是耳機的擴展,還充當起個人助理,健身教練等職責。而陪同多種傳感器的協同配合,戴在耳朵上這個小小的私人設備,將會在不久的將來充當起連接現實和虛擬世界的重要橋梁,從蘋果開始,Google、Bose 以及國內一些廠商已經開始加入這個全新戰場,這一次,譜寫出 Echo 一樣傳奇故事的又會是誰?
方寸之間的野心AirPods 的成績并非偶然,雖然庫克稱它是「一舉成功」(it's a runaway success),但實際上,人們對于無線耳機的需求近乎執著,在 AirPods 之前已經開始出現,這一類產品在功能上的延伸,早已經突破傳統耳機的限制,走在智能化道路上面。
2014 年,一家來自德國的初創公司 Bragi 在 Kickstarter 上眾籌了一款號稱「真正」的無線耳機 The Dash,這是一款具有未來感的產品,耳機擺布兩個單元之間沒有線材,而是通過近場磁感應技術(Near Field Magnetic Induction,即 NFMI)連接在一起,而且還有觸控區域可進行常用的切歌/調節音量等操作。

The Dash 耳機,圖片來自 Bragi
夸張的是,The Dash 小小的耳機不但內置 4GB 存儲空間(這意味著你不再需要手機聽歌),還內置運動傳感器,可以通過點頭/搖頭的方式接聽/拒接電話,也可以像運動手環那樣記錄心率、步數、距離、時間以及消耗卡路里。為了能夠在需特定場景中聽到外部聲音,The Dash 還加入一項名為「Audio Transparency」的功能,利用自帶麥克風記錄外界聲音。
要把音樂播放器、運動追蹤器、通信傳輸等多種功能都加入到這小小的耳機機身傍邊,就像 iPhone 當年做過的整合那樣天馬行空,但開發難度可想而知,因此產品眾籌后不停延期,而為了滿足運動喜好者需求,產品還特意加入防水 1 米的功能。在隨后使用中,一些人驚奇的發現,耳機內也有一個聲音進行操作引導,盡管這并非智能助手,但開始有人憧憬耳機中加入一個真正的虛擬助手的美好未來了。
沒有《鋼鐵俠》傍邊的「賈維斯」那樣通天曉地、功能全面,但 The Dash 這樣的耳機摸索了一條「真無線耳機」的尺度模式,并由此為智能耳機找到實現路徑:
機身小巧,無線材束縛
續航滿足日常需要,充電快速
擁有常用交互操作按鍵
多種傳感器,不局限于聽歌
盡管耳機機身小巧,但人們日常使用到的操作并不復雜,無非是在聽歌時的切換/調整音量,或者來電話時能很便利接聽/掛斷電話,這些功能在耳機上盡管早已是標配,但隨著技術進步也可以做出更進一步的延伸,讓使用體驗有更好的提升,在這方面,蘋果嘗試的新路徑取得了成功,因為 AirPods 加入了 Siri。
作為智能語音助手,當 Siri 依附于 iPhone 時,人們習慣性的拿起手機進行觸控交互,因為大部分場景中,使用觸控方式都非常直不雅觀,可當你的手機放在兜里,正戴著 AirPods 跑步/開車時,Siri 就可以顯現出本身的能力,只需要簡單的敲擊喚醒,Siri 可以立刻為你記錄信息或者提供導航,這種操作會極大拓展耳機的使用場景,來自 NPD 的研究陳訴指出:
「自 2016 年 12 月產品正式發售以后,在北美市場共銷售出 90 萬臺無線耳機,AirPods 占領美國無線耳機銷售總額的 85%,通過聲音來便捷拜候 Siri 和其它功能的能力,AirPods 真正成為 iPhone 的延伸,破壞性的定價、品牌共鳴和令人興奮的 W1 芯片幫手蘋果奠定了新的市場領導地位,同時明顯的簡化了藍牙耳機和 iOS 以及 Mac 設備的連接。」
即便從耳機基礎功能——聽歌出發,AirPods 也做出了革新:當用戶戴上 AirPods 并喚醒 Siri 后,還可以通過網絡連接起海量音樂資源,這意味著耳機從過去的離線設備釀成了一款永遠在線的設備,這是巨大的跨越,也包羅蘋果對于未來交互方式新可能的探索。

圖片來自 Seeking Alp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