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需置疑,正在吹響的無人零售戰斗號角,背后打的是一場本錢的戰役。
億歐公司創始人黃淵普在《新零售創業挖人指南》一文中指出,以以往團購、打車、共享單車等領域的歷史經驗判斷,像無人零售一樣快速成長的巨大市場,要成功必需“先規模,后優化”。以無人零售目前細分的三個領域(無人便當店、無人貨架、智能零售終端)來看,無論選擇哪個賽道,都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
無人便當店和智能零售終端需要大量研發成本,來快速迭代產品并確保能夠實現量產;無人貨架雖然前端沒有技術門檻,但是所有人都在拼速度,需要大量的BD人員迅速鋪點。此外,三者的都需要強大的后端數據和運營團隊來做支撐,更是拼到后期見內功時的重要壁壘,參考餓了么幾千人的技術團隊,如果團隊技術人員配備不足一半,可能在B輪前就碰到諸多無法解決的問題(補貨周期、貨損率)。
所以說,彈藥是否充足,從一開始就決定了一個無人零售玩家能走多遠。并且,這次無人零售的風口吹得似乎比前幾次更猛,已經超過去年的共享單車和本年初的共享充電寶。目前,賽道內不但玩家眾多,幾乎所有的投資者都一致看好,豈論是機構投資者、戰略投資者,還是ATJ這幾個傳統的大陣營,都在快速布局。
那么,作為一個無人零售創業者,你需要知道的是,究竟是誰在投無人零售?他們在投哪些細分領域?一般投多少?當然,還有更重要的是:誰還攥著籌碼,在不雅觀望?
追上風口的VC
作為“風口制造機”,各路VC自然不會放過無人零售這樣一個性感的概念。有趣的是,與以往差別,這次VC們似乎一致看好這個標的目的,各種風格的機構都已經入場,豈論是投天使早期的還是投B、C輪的,豈論是一線大機構還是VC新興力量,也有原先較少涉及零售或O2O領域的機構。可以想見,這次不會有“錯失 50 億美金共享單車的吳世春”了。

1、VC偏愛無人貨架
可以看出,VC們遍及更喜歡無人貨架這一細分領域,尤其是真格、經緯這些以天使、A輪為主的機構。
這背后的邏輯其實也很簡單。首先,比擬無人便當店,無人貨架門檻低,不需要等待某個關鍵性的技術突破(機器視覺、生物識別)。無人貨架在早期,主要拼的是創始團隊的經驗、資源和整個公司的執行力,配以千萬級元的彈藥,跑到B輪基本沒問題。目前這個風口已經吸引足夠多優秀的人才,對于信奉投人至上的天使投資人來說,可控的風險下在早期換取更多籌碼,何樂而不為?
此外,業內有一個沒那么靠譜的推斷:無人貨架可能在基本跑完時反攻無人便當店和智能終端,參考滴滴以出租車市場為切入點,反攻專車市場,干掉更早入局的其他專車平臺,這里按下不表。
2、加碼第三方辦事商,曲線入局
此外,有些機構顯然也偏愛“淘金路上的賣水者”這樣的故事,在無人零售吸引大量熱錢進入的同時,一定也會有相當大一部分流入一些更成熟、專業的第三方辦事商手中,甚至可能直接催生新的細分行業。
以過往零售業所使用的第三方辦事來看,主要涉及到支付硬件、選址及客群分析、分銷系統、CRM系統等各類軟硬件解決方案。反不雅觀無人零售,出現了一些依靠出售或出租軟硬件整體解決方案為主要盈利模式的第三方辦事商,他們不參與選址、運營,機器及軟件一旦售出或簽下租約,即有不變可不雅觀的收入。一些偏好企業辦事領域、又覺得現在直接進入正面戰場時機略晚的機構,可能會更多關注人力資源、SaaS及智能終端硬件商等領域。
3、朱嘯虎會投誰?
回到上面提到的問題:還有誰可能進場,卻仍在不雅觀望?
從餓了么到滴滴,再到近一些的共享單車(ofo)、共享充電寶(小電),每個風口,金沙江都在早期就參與了。只是無人零售到現在,金沙江仍然缺席。
此外,天圖本錢這家以投資消費品牌著稱的機構,還沒有出手,此前投資了江小白、八馬茶業等消費品牌以及小紅書、百果園等線上線下零售企業;類似的還有君聯本錢,,也沒有出手。
亟需新血的戰略投資者
盡管消費升級的大浪已經猛烈撲來,盡管中國零售行業在部分指標上已經超越美國,但二級市場上的零售企業,卻并未受到持久的追捧。
百聯在與阿里聯姻的短暫狂歡后,并沒有本色性的轉型動作,甚至在本年中報中出現了營收、凈利同比雙雙下滑;其他綜合商超的成績單也不那么好看。反例則是近年在新零售、生鮮、跨境電商等領域頻頻發力的永輝,在 2016 全年實現了凈利同比超100%的增長。
如何為傳統零售輸入新鮮血液,不只是馬云在說,眾多零售企業已經在積極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