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過去十幾年,撿到的都是小機會,沒能成長為巨頭,有點遺憾,我們還是希望能做點格局更大的事情?!?/p>
說這段話的是孫江濤,彼時,他所創辦的錢袋寶剛被美團點評收購,據市場人士猜測,收購價應該在 10 億元以上。
如今距離錢袋寶在 2016 年 9 月被收購的消息公開,已經過去了將近 1 年的時間。
巴比特詢問孫江濤是否找到了他所認為的格局更大的事情,“有兩個標的目的吧。一個是區塊鏈標的目的,我看好技術的力量;另一個是人的標的目的,我看好人的潛力,也希望幫手更多人實現他們的中國夢?!睂O江濤給出了本身的選擇。
作為連續成功創業者,孫江濤一次次駕馭時代機遇,在過去的十多年間,成功創辦了五家公司,其中,神州付在香港掛牌上市,錢袋寶在 2016 年被賣給了美團點評。
回顧十幾年的創業歷程,孫江濤認為,最大的感觸就是要時刻連結創業的狀態。
在創業早期,這時候相對來說風險比較高,團隊還不不變,作為創始人,要時刻復盤,從試錯中不停反思,提升本身的能力和格局。此刻要注意的是,必然不要貪多和貪大,要聚集精力做一件事情。
在企業進入成長期后,公司的商業模式已經差不久不多不變下來了,業務標的目的也有了較明確的目標,也開始有必然的利潤空間。這個時候就需要整個創業團隊有更加敏銳的市場嗅覺,能不能不雅觀察到市場的變革、機會的窗口在哪里,這時候考驗的是創始人對趨勢、形式的判斷,能不能把這個企業推向一個新的發展維度,要注意選擇的標的目的。這個時期必然要警惕“溫水煮青蛙”效應,必需要有安不忘危的精神,考慮如何讓公司在更大的標的目的上獲得進一步的發展。特別是互聯網行業,變革是極其迅速的。
長期的創業經歷,讓孫江濤對大勢有著敏感的認知,孫江濤突然發現,現有的生產關系已經不能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了。
在科技的鞭策下,過去二十年間,人類所經歷的生產力的進步,可能是過去幾千年的總和。然而,在孫江濤看來,現在占據經濟和商業主體的公司結構其實誕生在“遠古”的 19 世紀中期。在互聯網的挑戰下,“公司+雇員”這一基本結構雖然逐漸受到“平臺+個人”新型結構的擠壓,但是,起碼到現在,互聯網語境下所倡導的“平臺+個人”的全新的組織景不雅觀,并沒有根據抱負的軌跡,成為時代的主流。
區塊鏈的出現,有望打破這一僵局。
在孫江濤看來,區塊鏈最“酷”的地方在于它依賴于分布式計算賬本將完全改變以往“信任”的中心化模式。因此,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理論上是可以和各個行業進行結合的,通過“去中心化”、“分布式”等特征,給它們帶來技術和生產關系的厘革。
“我認為,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將徹底顛覆運行了 160 多年的生產關系,區塊鏈也將擔負起成為互聯網乃至社會的解構、厘革和重塑的‘起義者’角色,區塊鏈技術對未來社會產生的影響,將是當前人們不容易完全想象或者預測到的?!?/p>
基于上述判斷,孫江濤選擇All in區塊鏈。
目前,孫江濤在區塊鏈領域投資的、已經披露的項目有:從事區塊鏈底層技術開發的信和云、基于區塊鏈的數字貨幣錢包果仁寶等。“區塊鏈的發展速度很快,我們也正在與時間賽跑,希望能夠搭建一個區塊鏈的生態圈?!睂O江濤已經迫不及待。
孫江濤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它的‘布道者’和‘受道者’,這將鞭策區塊鏈技術的迅速落地?!?/p>
但誰也不會想到, 2017 年,迅速將區塊鏈推向大眾面前的竟然是以ICO這種方式。
ICO火了,據CNBC報道, 2017 年 6 月和 7 月,區塊鏈項目通過ICO募集的資金,連續兩月超越VC渠道,這在歷史上尚屬首次。
孫江濤向巴比特體現,ICO火爆的邏輯有兩點:
第一,從公司的角度看,與IPO、VC等傳統融資方式比擬,ICO目前不需要經過證監會的監管審查,縮短了投融資鏈條,為許多不具備上市資格,沒有銀行貸款資質或者缺少風投資源的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并且,ICO所發行的代幣流動性好,退出機制靈活。
第二,從投資者角度看,ICO參與門檻較低,沒有投資經驗的小白用戶也可以參與。尤其是虛擬貨幣以狂飆勢頭一路向上,投資ICO的回報也很豐厚,廣闊的增值空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參與其中。在當下這樣一個執著于賺錢盈利的功利環境下,幾十倍甚至百倍的收益率讓“一夜暴富”似乎不是夢想,刺激著眾多ICO新晉投資者和投機者的紛紛入局。
ICO并不等于區塊鏈,在孫江濤看來,區塊鏈是對互聯網底層架構的革新,是對當今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厘革。而ICO只是區塊鏈在發展過程中,對于現有投融資模式的厘革,出現之初更多陪同的是一種極客的抱負主義情懷,而如今,ICO已經扭曲,甚至成為了快速圈錢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