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手機是移動通信工具,更是我們生活的必須品。 10 年前我們的包包里還裝有現金、銀行卡、交通卡、地圖、iPod、條記本電腦、報紙、書籍……但現在一部手機往往已經涵蓋以上所有物品的功能,甚至手機號碼也成為了我們的“第二身份證”,可謂一機在手萬事不愁。然而,手機也成為我們的“緊箍咒”,我們離不開手機、一天 24 小時碎片化,更加令人擔憂的是綁定身份隱私信息、銀行資產信息、賬號密碼信息的手機號已成為互聯網云數據中的一部分,也是很多非法商家和犯罪分子覬覦的目標。
手機,不能承受之輕
上周在深圳打拼的伴侶突然打來電話吐槽,一到周末真想把微信掛個“離開”、把手機定個“飛行模式”,然后專心看看書、跑跑步、對著鏡子來個freestyle,都比手機收到一堆小額貸款、房屋中介、可疑中獎短信、應付“猜猜我是誰”、基金經理電話強上百倍。微信聯系人里也有很多通過手機號碼硬加為好友的“陌生人”,微商、搶紅包、組群保舉商品,“煩不勝煩”。
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例子:剛買了車,保險公司保舉車險的電話就隨之而來;剛買了房,就收到家政、家裝公司的電話和短信;商場里做了問卷調查給孩子領了份小禮物,轉眼就收到攝影工作室保舉六一攝影套餐電話……更有甚者,網購下單第二天就接到所謂“客服”聯系退貨的電話,對你的商品及個人信了如指掌,聲稱只要點擊鏈接輸入銀行卡信息和驗證碼就可以全額X1. 5 退款。如果貿貿然按此操作,后果有可能不堪設想。目前通過非法手段搜集海量個人數據實施精準詐騙或者黑客攻擊以獲取非法利益,已成為詐騙分子的主要手段。
在手機頻繁使用的今天,稍不注意就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裸奔”而尤不自知。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開始因為手機變得不寒而栗:網購時不敢給不良商家寫差評,收到快遞包裹后要把手機號碼信息撕掉,聯系中介時要做好長期接到中介電話的心理準備。遇到電話騷擾,綁定了網銀、支付寶、微信等賬戶的手機號碼更換起來更是大費周章。這 11 位的手機號以及輕薄的機身,拿在手機卻有沉甸甸的重量。
眾多的使用場景,你的手機號碼分分鐘都可能會被泄露!在互聯網時代,聊天會留下聊天記錄、叫車會有訂單信息、訂餐會有支付數據、寄件會有快遞信息……隨著互聯網云數據的構建和完善,龐大的網絡關聯信息甚至能描摹出人們的日常生活軌跡。在花樣不停翻新的電信詐騙和綿延不絕的騷擾短信及來電面前,即使手機安置了各種安適管家APP,有時也只是亡羊補牢。
一卡多號,隱私掩護的另一種選擇
在手機通話領域、個人手機號碼的安適防護領域,,使用手機號碼前能有效規避信息泄露的風險才最為重要。圍繞這一策略,一款手機一卡多號產品“和多號”成為很多用戶手機必備APP:在現有手機號碼(主號)基礎上,不換機、不加卡,手機輕松增加多個 11 位手機號碼作為副號,副號與主號功能無異。

這款產品獨到之處,是抓住了信息泄露的癥結:手機號碼!其實,在很多生活場景中,用戶是有安適意識,但令他們感到困難的是對號碼使用渠道的甄別。好比,在中介咨詢租房信息,留手機號害怕轉手被賣,不留手機號碼又怕無法聯系,因此需要時刻掂量中介可信度和專業性。網購、快遞、外賣、打車……也同樣面臨這樣的情況。和多號讓手機一卡多號,按照使用場景的陌生程度專號專用:與親朋好友、同事領導聯系時,綁定銀行卡、微信賬戶、支付寶賬號時用主號;而在網購、快遞、注冊、聯系中介時則安心留副號。通過手機號碼的區別使用,將與個人信息息息相關的手機號限定在一個比較私密和安適的社交圈內。在淘寶購物、租房賣房、網上交友、購買保險等各種場景中,用戶即使預留一個真實的 11 位手機號碼作為聯系號碼,也不會袒露個人信息及隱私。
副號一鍵隨時/按時開關機功能,更加是為防騷擾用戶量身打造;黑白名單設置,有效過濾可疑來電,制止遭遇類似“呼死你”的電話騷擾,建起了一道防火墻掩護個人手機號碼的隱私。
“與其對信息泄露事后圍追堵截,不如根據用戶的手機使用習提前因勢利導,見招拆招,這是我們產品的‘獨孤九劍’!和多號能為用戶解決號碼使用、隱私泄露等問題,主要依托于中國移動覆蓋全國的號碼資源、不變高質的多號技術以及電信級的通信辦事……”中移互聯網有限公司研發部負責人體現。
通過中國移動虛擬號碼及多號技術可以獲得更安適可靠的手機信息掩護,這是一個不錯的防治信息泄露的手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