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曾經說過:“如果有100%的利潤,資同族們會挺而走險;如果有200%的利潤,資同族們會鄙夷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潤,那么資同族們便會踐踏世間的一切!”
生活在互聯網這個時代的人,都知道以比特幣為首的虛擬貨幣。從2009年中本聰提出比特幣之后,虛擬貨幣發展到今天,不知其中多少人經歷了人生的跌宕起伏,一夜暴富、一夜暴窮每時每刻都在上演,無數人的財富在本錢的運作中化為烏有,在背后瘋狂掠奪著礦工的最后一分錢......

在今天看來,比特幣是首個不受國家管控的虛擬貨幣,同時也是目前最成功、市值最高、價格最高的虛擬貨幣。本辣條曾經在2013年比特幣第一次瘋漲的時候測試過本身的9500GT挖礦性能,那時候這張顯卡大概需要數十年(起碼五十年起)才能夠挖到一個比特幣,聽著嘯叫的顯卡關閉了測試軟件,開始自顧自的玩游戲。

“勒索病毒”然而在這2017年,隨著“勒索病毒”的發作,比特幣以令人咂舌的價格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曾經暴跌到幾百元人民幣的比特幣如今怎么一路飆升到了3500美元之高?比特幣的挖礦工具是如何從一開始的CPU逐漸演變到專業計算芯片礦機的?而在挖礦工具不停的迭代期間,究竟發生了哪些不為大眾所知的故事?
現在比特幣的算力難度已經上天了
比特幣的產生就是通過不停的碰撞哈希值,誰先碰到了正確答案,誰就能夠從中獲取必然的貨幣份額。哈希值的概念本辣條就不詳解了,度娘隨意就能找到一大把答案。如果你是一名新的礦工,可能你很難想象用CPU來挖礦究竟有多么困難。

哈希碰撞就像擲骰子本辣條當年雖然沒能趕上第一波挖礦的浪潮,但是,通過“無線網絡安適測試”的過程中,了解到了當年所使用的一款條記本電腦CPU的哈希值碰撞能力,大概每秒鐘有800多次,一塊中端顯卡大概有2000多次的碰撞能力。如果大家不是很理解這個概念,則可以通過下表來感受下那款條記本的弱雞算力和現在算力的驚天難度。

哈希值碰撞次數單位截止至2017年7月10日20:10
目前全網算力已經達到了5742PH/S之多,也就是5.742EH/S,本辣條在2013年測試的9500GT顯卡算力用滄海一粟的形容好像并不能表達出目前的難度之大,如果可以,本辣條想說萬海一粟。在一個月以前,一塊GTX1080的算力運行24小時只能獲得越0.1元的比特幣收益,那些還在說是因為比特幣挖礦直接導致了2017年的顯卡市場巨變的某些網站編纂請必然掩護好本身的臉,因為現在顯卡大部分都用于挖ETH和ZEC。
你真的不知道CPU挖礦是有多難
在挖礦初期,只要隨便一臺電腦就可以進行挖礦,并且難度極低,用處理器就能很簡單的開始工作,雖然CPU的性能強大,但是由于邏輯過于復雜,并不適合簡單無腦的巨量工作,而顯卡的多處理器特性以及天生適合大量暴力運算等特點,迅速進入業內人士的視野。

CPU的邏輯過于復雜初期還并沒有特別強烈的礦工這個概念,大家都是用本身的個人電腦進行挖礦,而比特幣也始終只是極客間的潮物,并沒有太多人關注。被人們廣為熟知的第一筆比特幣交易始于2010年,一個叫做拉斯洛的美國人居然用了一萬個比特幣買了兩個披薩。然而現在比特幣已經價值超過1.6萬元(2017.7.11)一個,不知道這位老哥目前是怎樣一種心態。

求這位老兄的心理暗影低算力的礦工在每個塊里的優勢越來越低,只又很小的幾率獲得份額,于是“礦池”這個神奇的東西就出現了,礦池就是集中大家的算力,相對于算力薄弱的其他礦工來說能夠有更大的幾率出塊,大家分得的份額也就更多。

礦池偷算力是常事兒到了后來,用顯卡挖礦的方式越來越遍及,被廣大礦工們瘋搶,造成了從2012年開始的顯卡搶購熱潮,與現在比擬真是有過之而不及,因為礦工們已經經過了一次“礦難”,很多人并沒有當年那么瘋狂的入場了。如果在那時候就關注這一行業的人,必然知道當年用來挖礦的二手顯卡尸橫遍野,圖吧垃圾佬在撿垃圾的時候也會選擇價格極為低廉的礦卡進行攢機。
專業礦機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