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安卓和蘋果手機各豆剖瓜分的格局已成,在線下門店很容易找前臺借到數據線和免費插座,這大大按捺了小電的“到店充電場景”。
2017年,共享經濟已行至輿論的風口浪尖之上。是泡沫還是機遇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幾乎所有業內人士都知道了朱嘯虎與馬化騰在伴侶圈的針尖對麥芒。相較于朱嘯虎與馬化騰在共享單車里的“道差別不相為謀”,二人在共享充電寶領域卻建立著聯盟關系。不久前,金沙江創投和騰訊共同投資了小電充電寶,亦敵亦友的選擇讓人一時難辨其中玄機。
不過話說回來,共享充電寶這條賽道所蘊含的能量早已被多方驗證。資深創投自媒體42章經就曾撰文《算了一筆賬后,我也想加盟共享充電寶、迷你KTV了》,并引發熱議。那么眼下,得兩大巨頭橄欖枝的小電真的是共享充電寶領域的“真命天子”呢?
越看越像插線板衍生物,小電的“輕模式”可能走錯了賽道
本年3月31日,小電科技就獲得由金沙江創投和王剛領投的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隨后4月10日,小電再次獲得近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由騰訊、元璟本錢事投,與街電、來電共同邁入“億級俱樂部”。
目前市面上的充電寶主要有三種模式,其一是適合放在商場、廣場等開闊地帶的大機柜模式,其代表企業就是三巨頭之一的來電,這種模式可以保證機柜的“人群聚合力”,滿足更多用戶的充電需求;其二是以街電為代表的小機柜模式,以犧牲“充電寶容量”為代價,換來更加靈活的場景融入能力;與其他共享充電寶企業差別,小電另辟蹊徑以“桌面充電設備”切入市場。
桌面式充電設備的優勢一目了然,成本較低可以快速鋪設市場,同時設備上的多充電線設計還解決了手機充電兼容性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不難理解朱嘯虎的投資邏輯。這種輕模式與ofo有異曲同工之妙,自然得到了朱嘯虎的青睞。
在單車領域,用戶對硬件的基本訴求是“能騎就好”,但是這套邏輯放到共享充電寶領域卻是背道而馳的。顧名思義,共享充電寶的素質是為用戶提供充電寶解決移動用電問題,唯有那些“移動的充電寶”才有可能真正解決用戶剛需。在桌面使用小電設備,與直接將手機放在餐廳吧臺充電在體驗層面并沒有太大的差異,甚至很多商戶怕充電設備影響桌面美不雅觀度,也將小電設備置于吧臺。這種操作更加讓小電的定位局限為一個付費座充。
一個付費座充又怎樣支撐起小電創始人唐永波的“廣告+支付+數據”呢,這耐人尋味。
運維規則存在BUG:依靠商戶“自覺”如何尺度化辦理?
對于柜機模式的共享充電寶企業來說,每臺柜機的卡槽空余數、通電情況都可以在后臺一目了然。哪家商戶的充電寶空了,片區運維團隊可以直接帶著產品去補貨,商戶僅需保證設備連結在通電狀態即可。
尷尬的是,小電設備卻是截然差別的一番光景:商戶需要先將小電設備充滿電,再將小電設備放置到各個餐桌上供客人使用,電量耗盡后再統一充電,周而復始。一旦忘記維護,小電就只能成為一個桌面部署。有時候,“偷懶”的商戶還會將小電設備直接放在本該免費供食客使用的公共插座上充電,這在某種程度上反而褫奪了用戶免費充電的權益。
餐飲等線下場景自己就是高勞動力的商業環境,這需要消耗從業者大量的時間成本和體力。很多夫妻店、以家庭為單位的商戶忙起來可能連正常的三餐都無法保證,試問誰有時間來批量辦理小電設備?這就比如本身憑空多了七八個充電寶,每天都要逐一盯著它們的使用情況。最主要的是,這些充電寶在短期內并不能為商戶們帶來收益提升,又怎樣喚起商戶的積極性呢?即使小電對B端發起價格補助,那也難以在補助結束后維系正常的產品運轉。要知道,將人性因素無條件綁縛到本身的商業模型上,這自己就是耍流氓。太多O2O泡沫都已經驗證過這一點。
多出的一根數據線,稱不上“產品護城河”
小電比擬于其它充電寶設備來說,優勢在于產品配套的數據線接口,極大的便利了用戶的使用。但問題在于,目前安卓和蘋果手機各豆剖瓜分的格局已成,在線下門店很容易找前臺借到數據線和免費插座,這大大按捺了小電的“到店充電場景”。未來真正能成為共享充電寶企業產品壁壘的,還是線下網點聯動產生的異店歸還規模效應,讓所有充電用戶能夠攜帶租賃的充電寶在差別線下場景中來回穿梭。
別的,用戶使用小電這類桌面充電設備時需要在設備旁進行一段時間的等待。對于中高端餐飲店也就而已,在那些人滿為患但用餐空間相對狹窄的店面里,一臺桌面設備可能會直接影響到客戶的用餐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