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對于中國市場來說,行業尺度和行業監管等往往由政府機構辦理,建立行業云有其成長的特定需求和環境,將成為國內云計算發展的特有趨勢。鈦媒體注:不久前,阿里云總裁胡曉明在接受鈦媒體采訪時談到:“如果從基礎設施IaaS層面看,行業云是一個偽命題?!?本文作者彭勁松是一位從業超過20年的企業CIO,10年前第一個中國企業云計算的實踐者,有著差別的不雅觀點和看法。未來如何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以云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產業發展,2015年發布了《國務院關于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國發〔2015〕5號)政策辦法,2016年國務院印發了《“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國發〔2016〕73號),2017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配合出臺了《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等等。在政府積極引導和企業戰略布局等鞭策下,經過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云計算無論是意識和應用都已逐漸被市場認可和接受。
中美對于私有云的差別態度
2017年初,美國Gartner公司公布了名為“2017北美云計算現狀”陳訴,因為調研對象為來自云計算較為發達地區的傳統企業IT高管,所以這份調研陳訴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據該陳訴反應美國企業內部采用虛擬化和私有云技術的比率呈現持續下降趨勢,從2012年的52%下降到2016年的40%,而同時采用公有云IaaS辦事的比率則從2012年的30%上升到2016年的57%。同時Gartner調研了80%聲稱已經安排了私有云的國際企業,結果發現這些公司安排的私有云并不是全方位的私有云,所實現的主要是IT基礎設施的虛擬化+自動化,只提供了私有云概念中的基本和普通的功能。
繼續對中國企業的調研發現,同期中國企業內部采用私有云技術的比率并未像北美市場一樣呈現下降的趨勢,某種程度上還出現了逐年上升的現象。通過深入研究發現,比率上升的原因一是中國企業對于云計算技術的認識逐步提升,對采用云計算技術的顧慮逐步消除,二是來自政府政策的引導以及技術創新的大環境等影響。對企業采用私有云技術應用場景進一步研究發現,企業安排的私有云同北美市場類似并不是全方位的私有云,多數企業應用私有云技術也停留在IT基礎設施層面,遍及通過采用VMware公司的產品,或者采用微軟公司Win Server產品,也有部分采用OpenStack等開源產品來實現虛擬化的目標,遠遠達不到IaaS的應用效果,對PaaS及SaaS的應用更是少之更少。因而可以看到對于單一企業來說,只要不提供對外辦事,大部分企業對于私有云其實沒有業務上的訴求,而一個全方位的私有云則需要巨大的投入,包孕對人力資源能力的高尺度要求,除非是業務量足夠大的超大型企業才對私有云有實際的投入動力和能力。所以在北美這樣已經建立了高度互信的商業環境中,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把本身的“私有云”安排到公有云中。
公有云繼續成為云計算市場的主流
以亞馬遜公司AWS、微軟公司Azure、Google云,和國內阿里云、騰訊云、百度云,還有在SaaS領域代表性的Salesforce,以及強勁發力的Oracle、IBM等公司為代表的云計算廠商占據著市場絕大多數份額。這些公有云領導者或是國外領先企業、或是互聯網巨頭,但是它們都具有突出的特點才能在近10年的激烈競爭中保留、發展起來,并樹立和鞏固了在該領域中的優勢地位,首先它們必需具有極強的技術實力,包孕人力資源所擁有的創新能力,再者還要具備強大的本錢作為支撐,然而更為重要的是它們都建起了較為完整的云計算治理體系。它們不但僅是云計算的辦事提供者,也是云計算應用的實踐者。IDC公司大膽地預測,未來公有云廠商在全球不會超過 10 家,準備加入競爭的創業公司公有云市場會面臨巨大的挑戰。
使用云計算能帶來眾多益處是能被市場廣為接受的動因。云供應商的共享素質和巨大規模能讓客戶快速輕松地擴展或縮小系統,以滿足不停變革的需求,能夠減少傳統客戶計算資源安排帶來的諸多未便。別的租用云供應商資源的企業可以減少硬件和本錢化軟件上的本錢支出,企業可以從云供應商的規模經濟中獲利,充分利用昂貴資源專注主營業務的創新。
研究表白國內公有云辦事具有如下特點,一是對公有云辦事商貢獻收入最高的幾大應用領域是電子商務,視頻點播,金融科技創新應用,游戲娛樂,數字廣告/數字媒體,其中電子商務應用當前貢獻收入最大,應用面向的人群也主要集中在消費者ToC。二是使用公有云辦事商辦事的用戶群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業,尤其是初創公司,這類型的企業在數字經濟環境下,借助公有云覆蓋的廣泛性、應用的可放性以及平臺的成熟性開展商業模式的創新,迅速拓展市場,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