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蘋果因起訴高通再次成為熱議焦點。自高通被蘋果在 1 月起訴,于近日正式提交答辯狀,指出蘋果單方“撕毀”合約,并發起反訴。至此,全球兩大巨頭之間的專利訴訟再升級。而蘋果因興訟高通一事,,也引起供應商對蘋果產生差別程度的恐慌,并有可能引起后續連鎖反應,結果可能導致其創新力加速衰減。
即繼蘋果起訴基帶芯片供應商高通之后,近期蘋果別的兩家供應商Imagination和Dialog都因蘋果可能自研替代它們的芯片導致股價暴跌。一系列事件導致蘋果供應商產生必然恐懼心理,而這對以創新力享譽業界的蘋果而言,并不是一個好兆頭。
蘋果一向以創新力著稱,其推出的產品總能以一項或多項創新科技吸引用戶購買。也因此讓蘋果成功攻占行業高端市場,然而這種創新卻是包孕蘋果自身所擁有設計和研發能力,還與其供應商給予的優先供應權有著密不成分的聯系。而高通在蘋果的產品創新研發以及盈利中,更是飾演中極其重要的角色。
據悉,在過去長達 10 年的上市期中,iPhone銷量已超過 10 億部,而僅利用高通的專利授權向用戶提供上述蜂窩連接組塊功能(基帶)這一項,蘋果就在iPhone上獲得了驚人的 3500 億美元的營收和近 1400 億美元的利潤。蘋果也因此成為高端智能手機領域的霸主,不但僅是因為創新走在行業前沿,更是因為龐大的市場盈利壟斷高端市場。
而蘋果的改變是在兩任領導人的差別政策引領下,開始發生轉變的。在喬布斯領導的年代,蘋果給予供應商相當豐厚的利潤,甚至有能力通過支付巨額的資金來獲取擁有創新科技的企業給予它優先供應權,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當年的視網膜屏,當時蘋果購買了全球絕大多數的視網膜屏導致iPhone和iPad上市熱銷后其他企業希望采用這種屏幕推出類似的產品而不成得。
不過在現任CEO庫克上任后,這種狀況開始改變,他比喬布斯更追求利潤,為此自上任至今將供應商數量迅速增加,從當初的 150 多家增加到 750 多家,同一種元件引入多個供應商,讓供應商進行競爭來降低價格,以提升利潤,去年更傳出連續兩次要求供應商降低價格導致臺灣供應商反彈,雖然最后雙方妥協但是供應商無疑還是被迫降低了必然幅度的價格。
相較于喬布斯追求創新攻占高端市場,庫克明顯更像一個成功逐利的商人。也因此在蘋果后面的產品研發中,蘋果的利潤水平似乎在不停提高,但是明顯的其創新已不再能夠滿足市場需求。
眾所周知,即使近兩年來被業內詬病創新乏力,然而作為行業巨頭,蘋果依然攫取了全球智能手機產業90%以上的利潤,且有愈演愈烈之勢。但是,當創新屈從于高利潤之下,蘋果依然以高通專利授權費過高而起訴高通,也就是說蘋果自身并不認可高通相關專利對出境和帶動其高營收和利潤的價值。不過,蘋果打這一訴訟戰明顯是有些本身打臉的意思。
此前,蘋果在與三星的專利訴訟中,蘋果僅就本身所有的區區三個專利:指捏縮放(pinch-to-zoom)、點擊縮放(tap-to-zoom)、回彈效果(bounce-back)就要跟三星收取每部手機7. 14 美元的專利費。如果說蘋果承認本身向三星收取專利費是對的,那么起訴高通就更耐人尋味了。
近期蘋果放出要自主開發獨立GPU(圖形芯片),未來15~ 24 個月內降低對Imagination Technologies技術依賴的消息讓該公司股價當天大跌近70%,市值蒸發三分之二,也再一次印證了蘋果變相壓低合作伙伴創新價值的策略。而最后的負面影響將是,供應商不肯意再將最先進的技術或產品供應給蘋果,其實去年的連續兩次要求供應商降價已讓供應商寒心,如今這樣的事情只不過是進一步加劇供應商的灰表情緒罷了。最直不雅觀的結果將是,蘋果的創新力再下降,那么蘋果想要連結高利潤水平的封閉式生態,難度將再次提高。而一開始蘋果所追求的創新搶占高端市場的理念,也將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