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這場1.3億元不痛不癢的交易,光線和貓眼其實都有本身的私心,然而任爾算盤頂在頭上打,也開脫不了外在的壓力。
近日,光線傳媒發布公告稱,擬作價1.3億人民幣,向天津貓眼轉讓其持有的捷通無限68.55%的股權,捷通無限正是電影票務網站網票網的企業主體。光線以此契機整合網票網、貓眼電影兩家在線票務平臺。
2年維持1.3億的轉股是虧了還是賺了?
2015年中,光線為擴展線上業務,緊隨華誼兄弟控股賣座網之后,以自有資金7073.3萬元受讓盛大網絡、聯動納維和戴杰持有的網票網母公司北京捷通無限科技有限公司股權,,同時以自有資金向捷通無限增資6000萬元人民幣。持有捷通無限68.55%股權。
彼時定位于O2O電影票務網站的網票網,雖然于2015年底推出了一些創新型的產品,但其市場占有率上一直沒有特別大的起色,早已掉隊,不屬于電影票務平臺的第一陣營序列。
截止2016年年末,網票網資產負債率達到76.8%,2017年第一季度仍然維持在76%,沒有下降的趨勢;在營業收入和凈利潤上,2017年第一季度別離為2007萬元、-135.6萬元,2016年的全年虧損更是超過了3000萬元。
光線傳媒本想以網票網作為突破口,在“線上戰場”攻城拔寨,怎奈網票網是一個扶不上墻的阿斗。糟糕的財務狀況和令人失望的市場表示已經嚴重拖累了光線上市公司體系的財務報表和戰略布局。
光線此次選擇1.3億原價轉股,把網票網這個燙手山芋轉給貓眼。網票網買入賣出,前后兩年時間價格維持在1.3億元不亂,外貌看是“輸了”。
但是,我們扒開來看一下。
通過光線的公告可以看到,光線傳媒的關聯公司里,至少有3家可以被稱為“貓眼”的公司:天津貓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貓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天津貓眼電影發行有限公司。其中,天津貓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是本次交易的受讓方,也是貓眼電影的運營方。
公告披露了天津貓眼2016年的財務數據,收入10.53億,虧損5.11億。本年一季度,貓眼電影頒布頒發盈利,但并沒有說明盈利原因。一季度國內電影票房負增長,貓眼電影業務架構和商業模式沒有重大變革,扭虧為盈極有可能是幾家關聯公司之間采取了新的財務手段。
至于貓眼電影收購網票網是否是明智之舉,首先是光線傳媒在去年就做了承諾,12個月內要把網票網的股權賣掉,必需有人來接盤;其次,出于合并業務同類項來考慮,網票網和貓眼電影都屬于在線售票平臺,光線系的公司里只能貓眼來收購。
甩鍋以后,光線一身輕
網票網雖然是國內最早一批進入在線售票行業的網站,但規模并沒有發展起來,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網票網明顯沒有跟上市場整體發展的步伐。以網票網眼下的市場份額和影響力,即使合并進入貓眼后,也很難對市場整體格局產生重大影響,說強強聯手實在勉強。
買下網票網,貓眼可以多一個售票平臺和入口,其他方面,無論是技術、人員還是數據,網票網能夠提供給貓眼有價值的東西并不久不多。
從公告內容來看,網票網去年收入7200多萬,虧了近3100萬,本年一季度收入2000萬,虧了1200多萬。這兩組數據說明,網票網的虧損比例在擴大。在市場份額沒有顯著提升的同時,虧損卻在擴大,網票網的運營情況可想而知。
有業內人士分析,這筆交易對于上市公司光線傳媒的好處顯而易見:從光線傳媒比來一季財報來看,同比下降了13%,把網票網這項虧損業務賣掉后,它的虧損是不再計入光線傳媒的財報,能減輕光線傳媒業績方面的壓力。
但是,網票網賣給天津貓眼,天津貓眼也是光線系公司,其虧損仍是光線系買單。如果把虧損的網票網看成一個包袱,這次交易相當于把這個包袱從掛在胸前換到了背在背后,雖然(上市公司里)看不見了,但分量并不會因此減輕。
從網票網的價值來說,經過兩年時間發展估值連結不亂,光線傳媒實際上是虧的,因為1.31億元資產兩年沒有產生任何收益和增值。但是,考慮到網票網目前的市場份額,能夠以原價賣出,對于光線傳媒又算是一筆劃算的交易。
光線對于線上票務這塊大蛋糕一直沒有松口。先控股貓眼電影,再促和貓眼收購網票網,自身甩掉包袱的同時,也給貓眼吃了一顆定心丸,表白了本身全力支持貓眼的決絕態度;貓眼自身也要謀求發展,爭取獨立上市,努力維持網上票務市場的領頭羊地位。
“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有了貓眼電影這個“橋頭堡,馬前卒”,光線完全不必正面跟阿里,百度死磕,不勞而獲的同時,風險也是極低得。
貓眼也有本身的野心
2016年5月,光線傳媒與新美大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光線傳媒以約6%的股份(價值23.99億元)和23.83億元現金換來了貓眼電影57.4%的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