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你見過聊天不跑題的女人?”
這是知乎社區里關于 “為什么現在新興的女性移動社區(如新氧、美啦美妝、辣媽幫)都在用類似論壇的形式,而沒有采用類知乎的形式?” 的話題下面,點贊數第二名的答案。

雖然垂直領域的 “知乎” 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創業者講的故事,但對于女性這個人群而言似乎是個例外。看一圈市面上體量較大的幾個女性社區,當中最活躍的無外乎是感情上的報團取暖,或者各個場景下的曬物秀圖。因此,大家的普遍共識都是:相較你一言、我一語的對話式交流,正兒八經的 “知乎問答體” 容易顯得過于專業和拘束,并不適合愛傾訴、偏感性的女性群體。
不過,論壇形式的女性社區也并非十全十美,就拿我為例,碰到最大的煩惱就是:優質的 UGC 內容往往碎片式地散落在各個角落,有價值的聚焦信息難以有效搜索。而知乎的經營重點又是偏硬的專業方向,女性話題相關的問答雖有不少,但總覺得氛圍哪里不對。
那么是不是可以存在一個風格不那么 “硬邦邦”、又適合快速獲取有效信息的女性移動社區呢?
我最近發現的 “奶糖” 或許是個可能的答案。這是一個杭州團隊做的女性時尚問答社區,分為美容、穿搭、塑型、樂活四大頻道,里面討論的問題都普遍實用和接地氣,像是:“梨型身材到底改怎么健身?”、“高領毛衣怎么搭配才不土氣?”、“新年如何打造通殺天下婆婆的乖乖女妝容?” 等。
同時,點贊最多的回答基本是那些篇幅較長、配合了詳盡的圖文和解說,而非知乎里常見的一些簡短又犀利的神回復。團隊告訴我,這些內容大都來自運營同學經過多次溝通、交流邀請而來的達人,因此不少是專業、有誠意的 “干貨”,目的是營造一個良好的社區氛圍,鼓勵大家做有價值的分享。

對于像我一樣平常沒太多時間(或者耐心)逛社區的女性用戶而言,“奶糖” 不失為一個可以快速獲取優質、聚焦信息的渠道。畢竟當你慢慢被移動端碎片化的信息和噪音所淹沒的時候,一個簡單、純粹的問答社區反而會是個更合適的去處。
但像 “奶糖” 這樣純粹類知乎 “問答” 模式的社區,短板也是十分明顯的,比如首當其沖的就是活躍度不高,我發現里面的不少達人上一次的最新動態都是在一周或者兩周以前。關于這點,我和 “玲瓏沙龍” 的創始人于困困做了探討,她的觀點是:如果全盤抄知乎,會存在三大風險:1、移動端輸入成本過高(知乎是從 PC 端開始的);2、社區(主要指雙向社交關系)養成的時間非常長,因為問答強調的是單向的關系;3、如果未來要轉社區電商,如何處理紅人的誠信問題。
因此,“玲瓏” 的處理方式是:雖然產品形態中問答占了很大一部分,但用標簽把知乎上碎片化的內容進行了分類,分別是 “盡情問我”、“一起聊聊”、“不服來辯”,按照這個順序,呈現出由金字塔尖往下延展的內容生產方式。比如 “一起聊聊” 板塊就是讓用戶用更碎片化的語言進行經驗分享,目的是給非頭部的用戶準備展現自己的機會。
不過個人體驗下來,無論是 “奶糖” 還是 “玲瓏沙龍” 都激發不起來我討論或者貢獻內容的積極性。作為一個小白(非頭部)用戶,我的主要行為還是以瀏覽為主,因此哪里有實用的干貨或者有意思的東西,哪里就更吸引我,歸屬感并不強烈。細想原因,還是和移動端輸入的門檻偏高以及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有關。
回歸正題,用類知乎形式做女性社區,這件事在我看來還是有價值的。
看到這里,可能不少人會吐槽說:女人天生就是愛傾訴,不需要啥解決方案。話雖如此,但這并不代表我們在成長中沒有困惑和疑問,這些問題可能關乎如何變美、如何讓生活更充實、又或者如何更好地愛人和被愛。另一方面,知乎式 “問答” 模式的優勢就在于匯聚社會化力量的內容生產機制、以及贊和踩的優質內容露出機制。設想,如果有個社區,可以在女性有這樣、那樣疑問的時候,第一時間給到她優質的內容解答或啟發,并且也能讓她樂意積極地互動和分享,應該會挺有生命力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