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科技等新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金融等新業態不斷涌現,金融科技對行業的影響也在逐漸加深。11月9日,北京金融工作局在公布的《北京市促進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8年-2022年)》中提到,要努力把北京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金融科技創新與服務中心,力爭到2022年底,涌現5-10家國際知名的金融科技領軍企業。值得一提的是,能夠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的消費金融公司已經成為個人從互聯網獲取貸款的主要渠道,金融科技的發展和整個消費市場環境的改善也推動了消費金融的迅速發展。
金融科技已經成為全球性的議題,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引領的金融科技,正在為現代金融體系帶來顛覆性的技術創新。金融科技的發展,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務的普惠性、降低交易成本、拓展市場容量、降低風險集中度,為解決金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提供了新的手段;同時,在促進全球金融業轉型升級、促進全球普惠金融發展、推動全球經濟可持續增長等方面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市場空間。作為銀保監會批準設立的首批四家試點消費金融公司之一,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信”)也開始加快金融科技建設步伐,將業內領先的智能技術應用到金融服務和應用場景中,不僅有效保障了客戶最佳體驗,更有助于普惠金融覆蓋更廣泛人群。
作為一家注重客戶體驗的消費金融公司,捷信的客戶凈推薦值在消費金融行業中保持著優勢地位,而金融科技的應用為推動客戶體驗再上新臺階注入了強心針。捷信持續提升智能科技水平,使用了文本聊天機器人、語音機器人、質檢機器人等三種不同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大大提升了服務效率和質量;同時,還進一步加強風控體系建設,以領先的人臉識別,OCR光學字符識別以及大數據技術嚴格把關,防范金融風險發生,保障客戶享受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務。
捷信引進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語音機器人和基于自然智能的文本聊天機器人可實現約每天40萬次的機器人語音應答的能力,全面滿足客戶的服務需求,提升客戶溝通體驗。其中,語音機器人支持7天無休不間斷運行,每日平均服務85000名客戶,具備機器學習能力,撥出15%-20%的日常外呼電話,采用最新語音識別技術,可根據客戶喜好設置呼叫時間,讓客服人員專注于處理更復雜和專業的客戶需求。而搭載了前沿自然語言處理算法引擎的聊天機器人,在語義理解和機器學習方面更加智能和高效,已經接入捷信微信公眾號和捷信金融APP,平均每天可處理10000個客戶問題,客戶只需要等候最多一秒即能接通。
而人臉識別和OCR光學字符識別技術的應用,為捷信的客戶安全再添一道保障。捷信所有的流程都是圍繞客戶來設計的,采用了以客戶為中心的策略,保證流程對客戶來說盡可能的簡單。
人臉識別技術的引進,使得客戶輕松刷臉即可進行身份驗證,快速判斷申請人身份,有效防止盜用身份證件等欺詐行為。另外,先進的OCR光學字符識別技術可識別身份證和各類銀行卡,卡片單面掃描平均用時不超過5秒,身份證掃描成功率高達99.95%,銀行卡掃描成功率接近97%,讓身份識別變得更加安全高效。
不僅如此,捷信的大數據系統也在全面提升用戶體驗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捷信已在銷售、市場、風控、運營等多個業務領域高效利用“大數據”,挖掘和分析數據潛在的價值。捷信的大數據系統能夠抓取用戶使用捷信產品時的行為,并基于這些數據深入分析客戶的基本信息和行為,進而建立用戶畫像。通過洞察目標用戶的需求和偏好,實現更加個性化、差異化的服務,從而實現精準營銷。在風控體系中,“大數據”的應用也可以從源頭上控制潛在風險。捷信集團首席風控官拉德克·普魯哈(Radek Pluhar)表示:“目前為止,在中國市場中,捷信的反欺詐技術創新與發展是最先進、最成熟的。”
金融科技同時也在推動普惠金融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中國不發達地區人民群眾的信用記錄還沒有納入征信系統,享受傳統金融所提供的服務有限。而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普惠金融服務能夠覆蓋更廣泛的人群,讓社會上的每個人都能享受現代金融服務帶來的便利,從而實現對生活的改善,并實現共同富裕。在面部識別,大數據,線上金融APP等金融科技應用的加持下,捷信推出的普惠金融服務能夠助力普惠金融惠及更多人群,真正大范圍惠及民生。
捷信所提供的消費金融,在更多情況下面向的是未被傳統金融服務覆蓋的人群和缺乏征信的消費者,為了能夠全方位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務,捷信大力布局線上金融APP建設,將捷信金融App打造成客戶與公司互動的主要接口,讓客戶能夠隨時隨地通過APP體驗捷信的所有產品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