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會有很多新語言、數據庫等的炒作。但是究竟實際在使用的技術有哪些?好的初創企業使用的技術會不會跟不那么好的那些所使用的技術有所不同呢?
AngelList 的自我報告可以為我們揭示部分答案。從里面你可以發現,Robinhood 用 Python、Django 和 iOS;Secret 用 Java、Go、Python、JavaScript、HTML5、CSS、iOS 及 Android 等。
AngelList 把這些企業分成 3 檔,一檔是 “過得去”,其使用的技術用藍色表示;一檔是 “好”,用紅色表示;最后一檔是 “極好”,用橙色表示。然后分析了各檔公司在編程語言、前端技術、數據庫 / 存儲 / 緩存、移動技術、基礎設施、DevOps、API 集成、先進技術、大數據軟件等方面的使用情況。從中可以看出,各類技術的總體趨勢是:
最熱門編程語言:Ruby on Rails
最熱門前端技術:JavaScript/Node.js
最熱門存儲技術:MySQL、MongoDB
最熱門移動技術:iOS
最熱門基礎設施:AWS
最熱門 DevOps: Chef
最熱門搜索技術:Elastic search
最熱門 API 集成:Facebook API
最熱門先進技術:大數據
最熱門大數據軟件:Hadoop
編程語言

JavaScript/Node.js、Ruby/Ruby on Rails、Java 是各類公司都喜歡使用的技術;PHP 和 Python 則在好中差三類公司間形成反差:越 “好” 的公司越喜歡用 Python,越 “差” 的公司越喜歡用 PHP。
前端技術

除了最火的 Ruby on Rails 技術以外,HTML5 和 CSS 技術也是被大量采用的技術。而 Bootstrap 這個框架則是越好的公司越少采用。
數據庫 / 存儲 / 緩存

MySQL、MongoDB、Postgres SQL 統治了數據庫領域,相比之下,SQL Server 和 Oracle 的使用則少很多。
移動技術

iOS 稍微比 Android 熱門一點,而且越好的公司越多采用 iOS,WindowsMobile 由于體量太小(小 30 倍到 50 倍),所以連圖都不上了。
基礎設施 / 托管

AWS 和 Heroku 占據了統治地位,越好的公司越傾向于采用 IaaS(如 AWS)而不是 PaaS(如 Parse),也許是出于自身技術實力和更好定制調優的需要?
DevOps 工具

除了 Chef 以外,其他的工具在各類公司的使用熱度不一,但 Docker 和 Puppet 表現出較高的流行度。
搜索技術

API 集成

先進技術

大數據和機器學習技術已經成為技術公司普遍采用的技術。
大數據軟件

當然,因為這份報告涉及的初創企業僅是交通領域的,而所謂的企業好壞則是靠 AngelList 的 Signal 分數來評判的,但是這個分數究竟是怎么出來的還不好說,看起來似乎是公司質量與流行度的結合,但未必就是公司好壞的合理評判,而且使用技術與公司表現未必就有直接關系,所以說報告僅供參考。
個人總結
既然是創業團隊,想必初始團隊成員不會很多,但基本上至少會有1~2個人負責技術。我相信選擇創業的每一個起初都是滿懷希望,胸有大志的。但是,一個月后呢?這里我首先想所的就是團隊的執行力,作為創業團隊都知道這比什么都重要。“設計師已經迭代了3個版本了,結果第一個版本都還沒上線”,這種事情在創業團隊似乎很常見,如果你做了3個月連一個Demo都沒上線,你還如何創業?
天下武功為快不破,創業者需要具備的基本技能之一就是快,快速迭代,快速成長。這里想到白鴉的逛guang.com,4天就上線了,雖然只有4張靜態頁面,但至少表達出了自己的產品。不知道是不是受蘋果的影響,很多創業者非得做的把產品做到非常完美才愿意上線,我就經常聽到某些團隊工作一年多了,產品還未上線,以至于我們以為他們早就洗手不干了。所以,我這里說的快指的不僅僅是沒日沒夜的工作,也要講究一些方法,要有取舍,要丟得起面子,大不了第二個版本再完善。
從技術角的選擇來看,盡量選擇開源且有良好社區支持的技術,這樣萬一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問題也可以快速找到解決方案,就如現在Unix/Linux占領服務器大半市場,必尤其合理性。微軟的產品雖然剛開始的時候入門門檻低,但是它其實并不簡單,如果真的碰上什么問題,這個風險和成本很難控制,如果你不小心已經上了微軟的賊船,是否破釜沉舟掉頭就另當別論了。但初創團隊,在決定自己技術之前,我覺得你可以大膽的使用開源技術。但這時候問題又來了,開源技術就像大海一樣廣闊,人人都可以從中分享和獲取資源。很多人在大海中拼命的探索最新最酷的技術,我也是一枚Coder,我很能理解作為程序員的這種滿足感,但是這是在創業,做公司,不是一個釋放自己滿足感的地方,很新很酷技術可以研究,以備將來之用,但不要用在自己的產品上,這樣會浪費本多不必要的時間,就如當初在決定小恩愛xiaoenai.com的技術時,Ruby on Rails 也是我能接受的最大尺度。Go、NodeJS、Opa什么的了解了解就可以了。
在研發的過程中,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們希望把代碼寫得盡量簡潔,美觀。有時候我們會為了把一個50行的代碼優化成30行清晰、具有維護性的代碼花去半天甚至一天時間,這樣的錯誤我相信所有閱讀這篇文章的Coder們都犯過。在產品還沒有穩定前,不要急于重構代碼。這點不細說,大家應該都明白。但換個角度估計會有很多人想不明白,在產品研發初期,我們是否需要在效率問題上話太多時間?有些人一開始就用100w用戶的標準做一個網站我覺得是不適合的,在我看來在初期只要考慮能承受上線后3個月內用戶增長規模的標準就可以了,甚至第一版、第二版壓根不兒用考慮什么效率問題,肯定跑不死。
有了這些技術和素質,作為創業公司在技術應該80%以上可以站穩了,剩下的就是活動你的雙手,用代碼構建產品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