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8月25日晚,首屆亞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請賽在北京開幕。這也是建國后到改開前,中國舉辦的最大一項國際運動賽事,周葉江華鄧皆列席參加。在這場面對第三世界開展的乒乓外交開幕式上,一個做武術表演的9歲孩子,給正在為運動會拍攝紀錄片的導演張鑫炎留下了深刻印象。
8年后,張鑫炎推掉了故友夏夢之邀,臨危受命半路進組,重新拍攝一個已經打掉40萬港幣水漂的電影。在盤算男主人選時,張導想到了那個做武術表演的孩子,于是北上邀請。
1982年,電影上映。后來的事情有些瘋狂,那個叫李連杰的孩子,和那部叫《少林寺》的電影,都開創(chuàng)了中國影史上無法復制的奇跡。
那部電影當然改變了很多年輕人的命運:美籍華人吳彥祖在舊金山看了《少林寺》后深受震撼,隨后開始拜師學藝,直到和李連杰拜了同一個師傅吳彬;比彥祖小十歲的河北人王寶強看了電影后更加沖動,直接去少林寺當和尚了。
另一個被震撼到的年輕人叫吳京,他是李連杰和甄子丹的同門師弟,吳彥祖的師兄。然而17歲的李連杰接到了成名作,17歲的吳京卻斷了腿,這個出身正白旗的滿族子弟最慘時,要靠在西四練攤打發(fā)時間。
恰當此時,李連杰要去闖好萊塢,袁和平和張鑫炎打算復制昔日動作喜劇的輝煌。于是又北上找到了吳彬師傅,吳彬向二位貴人推薦了吳京。而吳京也不負重望,在《少林小子闖情關》中扛了男一,搭戲的女主是巔峰版鐘麗緹。這部明顯是要打造接班人的電影,拿今天的眼光來看也挑不出什么硬傷。
但多年后人們才知道,最大的硬傷不是別的,正是電影上映的年份——1996年——從第二年開始,政治與經濟巨變,導致香港電影一年不如一年。吳京也在隨后的二十年間一直被公認為高開低走的代表性人物,甚至那張娃娃臉都被當成“少年成名,紅而不紫”的證據。
直到這部上映95小時票房突破12億,創(chuàng)造華語電影新紀錄的《戰(zhàn)狼2》。
為什么是戰(zhàn)狼?為什么是吳京?
中國第一部“列強片”
理解這部影片,要從故事發(fā)生所在地著手。
非洲,地球上著名的“老少邊窮”地區(qū),常年給全世界電影導演貢獻三類選題:一是風光紀錄片,比如BBC系列;二是神秘獵奇片,比如美式盜墓的《木乃伊》系列、調查埃博拉病毒的《恐怖地帶》等。
而第三類選題是最豐富的,也就是“列強片”。這個類型的影片,需要通過非洲人民國破家亡流離無望的人生,來映襯出主角以及主角背后政權的強大。
比如《盧旺達飯店》中的主角,一個胡圖族酒店經理,通過與法國的間接關系制止軍隊騷擾,通過與聯合國和西方記者的關系制衡軍政府,又通過向軍隊首領詐唬美國衛(wèi)星、間諜的監(jiān)控能力,得以死里求生,還解救了一千多居民。即便發(fā)達國家在真實的盧旺達大屠殺中并未起過什么正面作用,影片中主角依然要打著列強的旗號狐假虎威,方可在亂世求存。
再比如《戰(zhàn)爭之王》,就為觀眾解答了一個老問題,那些“有路就有豐田車,手把AK朝天歌”的黑叔叔們,是從哪里搞來的武器?非洲的國家,是列強的代理人,而他們的軍火庫,又是列強的武器公司的代理人。整個非洲就像文明世界的試驗田,每天在這塊土地上都有最新的政治制度、火力配比、疾病疫苗試驗。試驗品自然是非洲人民。
即便是發(fā)達國家曾經吃癟的經歷,也可以拍出《黑鷹墜落》這樣的戰(zhàn)爭美學代表作。當然,是以索馬里黑人兄弟們一死一片的人海沖鋒為背景映襯的,邏輯幾近于義和拳民攻打洋教堂,這些暴民拒絕了文明社會的糧食和善意,因此只能淪為現代戰(zhàn)爭的墊腳石。
以上三部影片,都位列豆瓣TOP250金榜。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就是看著這類電影長大的。吾國人民早已習慣于007和碟中諜們談笑間決定敵國命運、州長和蘭博們一人干翻加強連的致命武力。不就是“落后就要挨打”嗎?中國人從小就會背。
雖然去年有《湄公河行動》開胃在前,但那畢竟只是警察辦案,東南亞又離本土太近,沒什么“揮師遠征”的氣魄風采。
直到《戰(zhàn)狼2》掛出“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口號,人們心中真實的欲望才被勾引出來——原來中國在世界上已經這么強了啊。
公理正義只在導彈射程之內
中國軍事論壇上多年來流傳一句話“口徑即正義,射程即真理”。作為對狼性文化和部隊文化的極端推崇者,吳京想必也熱愛瀏覽軍事網站。至少在影片中,這句話的理念是被貫穿始終的。
從主線故事一開始,非洲某國爆發(fā)軍事動亂和惡性病毒后,在各國艦艇出逃的海面上,唯有中國海軍“最美逆行”,去搭救華人華僑。
當混血女主訴說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是世界上最棒的特種部隊時,吳京說沒錯,可是他們怎么沒來接你啊?此時影院里發(fā)出第一次會心笑聲。隨后女主不服氣給美國大使館打電話,卻聽到冷冰冰的電話錄音“The Embassy of America is closed”,此時影院再次發(fā)出爽朗笑聲。
當吳京被壓在鐵板下無法掙扎,幾近絕望時,通過手中的三防手機向海軍發(fā)去信號,全艦官兵立刻上膛,艦長趙東來怒吼一聲“開火”,艦對地導彈沿著吳京的手機信號就飛了過去,全殲敵方坦克。
從上甘嶺上悲憤催淚同歸于盡的“向我開炮”,到如今“在海岸線上架起大炮就能打敗一個武裝勢力”的有驚無險,不難看出電影強國之路的清晰途徑。
孫子兵法有云,真正有力的威懾,是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除了影片中的大反派外,整個非洲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暴亂者、軍政府首領,都將“不能得罪中國人”為己任,充分展示了吾國和第三世界兄弟的情誼。到了影片最后,當吳京把國旗掛在手臂上開路時,兩旁正在交火的黑叔叔們紛紛大喊“是中國人,不要開槍!”
此時,屏幕上打出一本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旁邊寫了幾行字“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背后,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更不要說影片中,中國醫(yī)療團隊為非洲研究疾病疫苗,中國白酒引發(fā)黑人追捧,中國食品引發(fā)黑人爭搶,中國特種兵挫敗了白人雇傭兵扶持傀儡政府的陰謀……這軟硬實力加價值觀輸出,還配不上一個“列強”的稱號嗎?
收下這筆“英雄稅”
說完劇情,再說說吳京。
票房爆炸后,從數據角度分析吳京商業(yè)價值的觀點已經不少。比如說“能這樣單扛票房的自編自導自演,已經穩(wěn)居國內一線咖位。”
但吳京真正的稀缺價值,在于他給銀幕上的中國直男加了一條生路。
此前,中國市場受到追捧的男主是什么角色?
是《大撒把》中,眼看著老婆和徐帆奔赴大洋彼岸的“出國人員培訓班”負責人,無論從外表性格上都老實巴交的葛優(yōu);是把“霍元甲擊敗西洋力士”演繹出無數新版本的成龍李連杰;是只能在古裝劇和反腐劇中飆戲的一眾“老戲骨”;是帝王將相專業(yè)戶陳道明和唐國強;是那些在南韓磨好了皮回來的一眾小鮮肉。
總結下來就是,能受到各圈層廣泛喜愛的沒有外形優(yōu)勢(葛大爺黃渤);有外形優(yōu)勢的爭議明顯(天涯四美);會演戲的往往不好收割女觀眾(老戲骨);能調動女性市場的又難逃膚淺評價(小鮮肉);即便是真會功夫的,卻往往只能基于武俠神話或者西式警匪套路展開,戲路陳舊(成龍李連杰)。
大時代呼喚一款新型直男。
這個直男的任務,就是配得上強國人民對“實力代言人”的訴求。強國人民早已聽膩了“中國四大發(fā)明:高鐵、外賣、支付寶、共享單車”之類的段子,需要有一個更真實的符號。就像美國人民一邊罵軍費開支太高,一邊又孜孜不倦地去影院刷各類美國男主拯救地球的片子。
強國人民想上交這筆“英雄稅”很久了,卻沒人來收。
在南亞地緣政治緊張、朱日和閱兵的關口,吳京扔出了這么一部“雖遠必誅”的片子,主角不僅手刃仇敵,展示了軍威,還博得了白人姑娘芳心,扶持弱國內政。無論是哪個層面的民族情緒,都可以在這部片子里找到回應。無論是“中或贏”的軍事愛好者們,還是被洋人搶跑老婆的葛優(yōu)們,甚至是單純厭煩小鮮肉霸屏的路人,都有刷吳京一票的理由。
作為1996年進入香港電影市場的內地演員,吳京恐怕對于“國運”有著更深的理解。而他擊敗反派前的這句臺詞,基本等同于下發(fā)“英雄稅”開征的通知:
——“你們這些民族就是懦弱膽小,就該一輩子被欺壓”
——“那他媽是以前”
強國夢,戰(zhàn)狼夢。戰(zhàn)狼的票房,可謂是中國夢真實的民望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