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新的夢想,新的起點;新的營銷,新的走向。在當今信息技術智能高速發展的時代,如果你說你的營銷不需要廣告,不能說你厲害,只能說你out了!
互聯網泛濫,信息爆表增長,如果你想叫你的廣告受到人們的親昧,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夠新夠創意。 NewBalance講了一個李宗盛《致匠心》的故事,使其品牌格調又陡然升了一截...
王石講了一個登山的故事,為萬科節省了三億廣告費...
海爾只講了一個砸冰箱的故事,從而讓人們認識了海爾,相信了海爾產品的品質...
可口可樂的配方故事讓人永遠記得它獨特的味道..
2016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一、原生營銷概念
除了像微信、微博、QQ空間這樣的社交媒體外,很多工具類的APP也推出了與場景相融合的原生廣告,例如,有道詞典在改版以后,順利搭上了原生廣告的順風車,從工具應用順利轉型媒體,推出了如原生頭圖、信息流、雙語例句、每日一句等多形式的原生廣告植入。
以其最新推出的surface廣告為例,除了傳統的彈窗和banner,surface原生廣告最大特點便是與有道詞典雙語例句的內容進行了深度結合。用戶搜索“性能”一詞,有道隨即給出內嵌surface的雙語例句,將其工具性與商業性完美結合,是原生營銷概念的經典詮釋。
二、娛樂與營銷如影隨形
要說哪個字眼,最能牽動人心,最具國民級的影響力,非娛樂莫屬。就連諾獎得主屠呦呦的半個客廳,都能跟娛樂扯上邊,不得不嘆服,這真是一個娛樂經濟的時代。2016年,營銷如果不跟娛樂有染,恐怕也很難吸引眼球。
說到借勢營銷,娛樂圈的順風車可真是極好的,黃曉明和baby公布婚訊、吳奇隆和劉詩詩秀出結婚證時,范爺和大黑牛秀“我們”時,營銷者如影相隨……大多數品牌都是仿造明星所發照片而拍出“同款”買家秀,說白了都是在全民關注的新聞爆發時,希望用“大樹下面好乘涼”的手法增加更多曝光度。
如今已然是全民娛樂的時代,一條“晨冰戀”可以激發無數段子,也可以帶來若干營銷的機會,因此,廣告商蜂擁而至,電影宣傳忙個不停,大家都期待著在那些“被轉發”里看到自家身影,從而帶來更多消費潛力。所以,借勢營銷在于能成功借到“勢”,這就是無數營銷達人們看上去很美的目標。
三、數據升“職”
對大數據的關注已成為廣告行業的主流趨勢。我們看到廣告主和廣告代理商紛紛與像百度、騰訊、阿里這樣的數據巨頭建立合作關系,而且程序化購買的發展也需要有更多的數據收集和分析。但是,越來越多的集團開始意識到大數據并不是免費的,而事實恰恰相反。在2016年,有用的數據可能會更多,但卻不再那么容易得到。盡管訂閱模式在某些國家已經非常普遍了,但中國消費者還是更傾向選擇免費的東西。但免費模式只有當有其他人愿意為之付費才能繼續運營--通常都是廣告主。隨著廣告攔截軟件的普及,媒體們面臨著日益劇增的壓力,因而寄希望于內容廣告。中國可能已經達到了足夠多的消費者愿意付費購買內容的時代。媒體們將會從這個模式下發現有利商機。
對于廣告主而言,這意味著需要進一步尋找定制化的合作模式,不管是以贊助的形式,還是產品植入,或是項目合作。
四、網絡社群結果重要性提高
2016年,會是用戶社群結構大放異彩的一年,社群內部還有意見領袖的存在。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社群在商業中的重要意義,“社群經濟”成為熱點,利用用戶社群傳播品牌、甚至直接銷售產品的案例都屢見不鮮。當用戶之間的關系逐漸走向注意力的舞臺中央時,用戶網絡中社群結構的重要性就逐漸顯露出來。社群結構帶來的便利以及局限,讓我們一同期待更多巧妙利用用戶社群結構的商業案例出現。
五、數字媒體與傳統媒體對峙終結
雖然該理論已經提出有一段時間了,但關于數字媒體已死的呼聲也是越來越響。長期以來,這些專家的想法被視為前瞻性思維,但在一個一切都變得更加數字化世界里,我們希望看到各行各業能認真采取行動,來消除數字媒體和傳統媒體間那所謂的抽象意義上的隔閡。但這兩者的分割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改變難以一蹴而就,但我們仍希望每一個人能采取措施建立更加整合的體系和損益模式。客戶不再在其簡報內容中對這兩者區別對待,創意策劃者可以同時規劃品牌和活動,媒體代理商繼續研發更多的整合型策劃工具,媒介監測公司將以更有意義的方式來重新定義媒體渠道,等等。在2016年,整合數字媒體和傳統媒體可能并非未來的一個趨勢,但將兩者分割且區別對待終將成為過去。
2016年將是信息傳播方式發生巨變的一年,信息不再僅僅依賴傳統的直接傳播渠道,更大程度上需要利用信息在用戶關系構成的網絡中的擴散。在這種情況下,信息的傳播廣度將會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信息本身的傳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