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注定是移動支付行業進入爆發期的一年。轟轟烈烈的紅包大戰剛剛結束,微信便宣布提現收費。與此同時,Apple Pay也高調宣布入華。
2月15日,廣發銀行和建設銀行的微信同時發布消息稱,Apple Pay將在2月18日凌晨5點正式上線。記者在蘋果官網發現,首批宣布支持蘋果Apple Pay的19家銀行合作伙伴包括了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交通銀行等主流銀行。
與微信和支付寶不同的是,蘋果的移動支付并不需要打開任何APP,而是通過NFC,只要將蘋果終端產品靠近銀聯云閃付的POS終端,同時驗證指紋即可完成支付。蘋果公司預計,今年下半年或在中國香港、新加坡和西班牙推出Apple Pay。
分析人士認為,Apple Pay在流程上的簡化有利于提高使用頻率,但是,因為其對終端設備要求比較高,能覆蓋的用戶基數短期內不會太大。其在線下會吸引一部分用戶,而在線上支付領域,Apple Pay不會對支付寶和微信形成挑戰。
不過,Apple Pay入華對于其他硬件廠商無疑起到了示范作用。在硬件利潤遭遇天花板的背景下,手機終端廠商可能會競相發展移動支付業務,行業有望進入爆發期。
業內人士指出,“蘋果加銀聯的組合與支付寶、微信之間,實質是硬件生態鏈與移動互聯網的競爭。這不僅考驗了硬件產品,更重要的是考驗了系統開發運營能力。除了蘋果可以軟硬通吃,還沒有哪家硬件廠商能做到。”
蘋果銀聯牽手,能夠從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那里虎口奪食呢?
作為蘋果的移動支付服務,Apple Pay于2014年10月率先在美國上線,2015年7月登陸英國,11月在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推出。而中國是第五個支持Apple Pay上線的國家。去年12月,蘋果官方透露,將與中國銀聯合作登陸中國市場,但是一直未透露具體的信息。
用戶可以將借記卡或信用卡加載到iPhone、Apple Watch和iPad等蘋果終端上。不僅能夠在線下POS機上進行消費,也可以在線上APP商城內支付。
家樂福中國區首席市場官余瑩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透露,19日開始,家樂福門店也將第一時間接入Apple Pay。“由于Apple Pay主要借助的是銀聯的渠道,也會參加一系列銀聯的優惠活動。”
盡管銀聯的收益會因為蘋果的參與被蠶食,但與蘋果合作仍不失為其進軍移動支付最佳的選擇。資深TMT觀察人士王云輝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這起合作中,受益最大的是中國銀聯——借助蘋果的用戶群和強大的影響力推廣云閃付業務,對銀聯來說意義重大。而后續對線下商戶的爭奪,與其說是蘋果和BAT在移動支付搶市場,不如說是銀聯和第三方支付平臺斗法。
市場和用戶的高度關注,為Apple Pay入華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從以往的技術來看,微信和支付寶的支付模式脫離了收單方、轉接機構、發卡行。這使得它們從誕生之初便面臨著來自中國銀聯以及其他銀行機構的競爭壓力。而蘋果公司通過獨特的技術,獲得了多方共贏的效果。
公開報道顯示,蘋果利用“Tokenization”技術,將銀行卡信息轉化成一個字符串(Token)存在手機中。每當用戶支付時,手機就通過該Token再生成一個隨機Token和一組動態安全碼發給銀行,銀行再通過Token服務將其還原成銀行卡從而回傳授權完成支付。這一過程,并不觸及傳統支付體系中任何一方的利益。
“此外,蘋果還通過銀聯解決了自己力不從心的本地線下場景拓展的問題,這也是非常有價值的突破。”王云輝補充道。
不過,初來乍到的蘋果想要從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那里“虎口奪食”并非易事。目前,線上支付幾乎被支付寶壟斷,移動支付領域中,支付寶和微信也基本瓜分了整個市場。
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二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3.5萬億元人民幣,環比增長率為22.81%。龐大的市場增量背后,其實是BAT等巨頭通過大量補貼、造節、紅包等活動推動的,這些營銷舉措也逐漸培養了消費者的移動支付習慣。
移動支付激烈的競爭中,中國銀聯的存在感始終很低。分析人士認為,對于中國用戶來說,仍然十分看重補貼和優惠,如果蘋果和銀聯沒有做好砸下數億補貼的準備,即便牽手了,也很難撼動現有的市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