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信仰、信念、信心是安身立命的壓艙石”
人無信仰沒有精神,人無信念沒有力量。
對自己心中的信仰、信念,要像做大拜”一樣,虔誠、執著,讓信仰、信念成為自己始終不變的人生追求。
信心源自內心的一種自信,信心十足的人有一種堅強的意志力,能夠咬定目標、咬緊牙關,始終不分心、不走神,排除萬難去贏得成功。
第二,能力、動力、定力是站穩走好的支撐點”
能力是干事的基礎,決定你能做什么”;
動力是干事的條件,決定你想做什么”;
定力是干事的保證,決定你敢或不敢做什么”,
有能力沒動力,能力打折扣;有能力有動力,而沒有定力一切全白廢。
這三者好比三足”可以鼎立,讓人站得穩、干得好、走得遠。
第三,能干、能處、能忍是進步前行的階梯”
一個人能干是一種素質,能相處善團結是一種境界,而能忍得住一時的委屈、不公和苦痛則是一種修煉。
能干在于學習和實踐,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實踐,逐漸就會能干起來;
能處在于能否寬容、包容和理解、信任。寬容、包容才能融合、融洽、融入,理解、信任人是一種境界;
能忍在于能否看長遠、想大局,站得高、看得遠,沉得住氣、吃得了虧、受得了罪,事不三思總有敗,人能百忍自無憂”。
能干、能處、能忍好比三個大的階梯、三道大的門坎,跨過去、邁過去了,便能順利地往前走。
第四,想法、說法、辦法是能力高低的三級跳”
人人皆有想法,然而要把想法說出來,而且說清楚、講明白”,讓人聽得進、記得住、用得上”,能說到人心坎上去,打動人、溫暖人、感染人,讓人信服、佩服那叫真本事、真智慧;
如果說能夠再把這些想法、說法變成一個個具體的行動和辦法,付之于行、見之于效,那便是大本事、大智慧了。
第五,事業、職業、副業是干好干壞的分水嶺”
如何對待工作?
有的人把它當事業,甚至生命,敬畏肩上的擔子,有一種很強的責任感、使命感;
有的人把它只是作為一種職業,上班是為了養家糊口,為了稻粱謀”,是謀生的手段和方式;
更有甚者把它當作是副業,成了第二職業,打自己的小九九”,忙自己的小生意”,種自己的自留地”。
態度反映境界,態度決定狀態。三種不同的態度,決定了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事業觀,也決定了一個人到底干多干少、干好干壞。
第六,學識、見識、膽識是成大器者的法寶”
有學識沒見識,容易孤芳自賞、剛愎自用。
有膽識便是有勇有謀,膽識是學識和見識的體現。
什么是文化?三識”俱佳、三識”兼備就是一個真正有文化的人,就具備了創大業、成大器的法寶。
第七,知足、知不足、不知足是人生航程的校正儀”
做人做事關鍵在人生的價值取向,知足者樂,知不足者勇,不知足者進,處理好了三者的關系,就走出了自我的小天地,走進人生大天地,就會找到準確的人生定位。
第八,眼力、魄力、毅力是實現夢想的翅膀”
眼力,是一個人分析、觀察、思考問題的眼光和視角。
看到事物本質及其規律,還得有果敢的魄力和堅韌的毅力去努力,有了魄力就能牢牢捉住稍縱即逝的機遇,搶占制高點;
有了毅力就能堅持、堅持、再堅持,就能走出人生的沼澤地,鍥而不舍地一直向前走。
第九,平和、平靜、平淡是快樂幸福的主打歌”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對人平和、對名平靜、對利平淡,始終保持著平和之狀、平靜之態和平淡之心,始終對身外之物看得透、想得通、放得下、忘得了”,就會心平氣和、幸福快樂。
第十,自醒、自警、自省是健康平安的預警器”
自醒、自警、自省是一種自我敲打,好比自己在那照鏡子”、洗洗澡”、正衣冠”。只有經常反省、檢討自己,才會不斷校正自己、修正自己,才會不走偏、不走歪、不走邪,始終走在正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