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15日訊 臨近春節,人們紛紛從銀行取錢置辦年貨、發新年紅包,銀行和一些投資平臺面臨較大的提現壓力。為了彌補節前提現熱給平臺帶來的現金壓力,銀行、P2P平臺爭相推出針對春節的理財產品,有的春節期間投資回報可增百分之五十,有的則可預支”收益。理財專家建議,春節臨近期間不少銀行理財的收益率普遍高于非節假日時期,市民可以在考慮風險的前提下,將手中閑錢進行一定的投資。
昨日,記者走訪多家銀行后發現,與前幾個月理財產品收益率保持在5%左右相比,南京銀行、上海銀行、杭州銀行等銀行春節前的人民幣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均在6%左右。據銀率網數據顯示,本周在售或預售的春節專屬理財產品共有24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31%。
寶寶們”也毫不示弱。微信理財通”推出了春節期間投資收益在原有收益預期基礎上再提高50%的優惠。余額寶”則為了擴大老年用戶群,推出教爸媽用余額寶,送十倍收益孝心紅包”活動。舉例來說,兒子幫60歲老爸在2月16日開通并轉入余額寶10000元,如果到3月4日也就是正月十四,按照余額寶4.1%年化收益算,累計收益約為18元,那么老爸還將獲得余額寶贈送的60元孝心紅包(紅包最高金額不超過爸媽的年齡)。
過年想換一臺最新的蘋果6手機犒勞自己,又覺得太敗家”?一些P2P網貸平臺也在春節前針對年輕時尚群體推出了消費理財”的新玩法。以金信網的金制生活”為例,最低一次性投入24200元本金,并鎖定兩年,就能依據規則獲得蘋果6手機。在這種模式下,投資直接嫁接到消費,投資者省去了獲得投資收益再購買商品的中間環節。其實這種消費理財也可以理解為提前預支、享受自己的投資收益。”金信網負責人介紹。
不過理財專家同時提醒,這些預支收益”、收益翻倍”的活動,無法降低投資的風險性,消費者在選擇時應全面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