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的一生會給這個世界留下痕跡,呱呱墜地、童言無忌、青梅竹馬;三兩知己,把酒言歡,激情四射;大山大河、奇峰怪石、高峽平湖;浮華背后,機關算盡,如此種種。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更多的社交方式愈加普及,人們的痕跡,就像孫悟空到此一游一樣,以數據的形式被記錄下來。喜歡的書、音樂、電影、景色、同道中人 …… 數據之大,難以想象。
許多人現在似乎相信,理解我們這個世界的最佳方式,就是坐在電腦屏幕前分析我們稱之為大數據的海量信息。與此同時,隨著智能設備和移動網絡的發展,人們在線時長正在不斷增長,于是這些數據以驚人的速度增長,以至于我們可以更快的去了解一個人。更誘人的是,對大量數據的分析預測和判斷,這將會產生商業財富。
但對于企業生存的重中之重:業務管理,恐怕不能這么簡單的冠以大數據的方法論。如果缺乏對客戶現實生活的實地調查,大數據沒有什么意義。
大數據盛名之下也有短板:
有一個這樣的故事: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得出結論一個國家的民眾家庭電視機越被廣泛普及,該國家越富裕。(當然也可以是冰箱、洗衣機、空調、高跟鞋、牛仔褲神馬的)于是他們就向貧困國家贈送了很多電視,認為此舉可以促進經濟發展。請問這是在逗我們嗎,這樣低端的本末倒置,是不是傻得太過于明顯了!仔細想想,大數據的槽點其實還是蠻多的。
·1.大數據與偽相關
大數據分析擅長于分析社會關系的數量,而非質量。比如,通過社交網絡可以分辨出6個你的同事,你的一年中有大部分時間會和他們在一起。而卻很難發現你一年只見兩次面的親人和摯友。更別說那些一見鐘情或者一見如故的特殊人際關系了。大數據會忽略這些人性深層的數據,而僅僅局限于表面。
換句話說,用了大數據后,你再也找不到你的真愛了!
·2.淪陷于主流和普通,忽視創新
這一點對于企業尤其重要,要知道在市場經濟中需要的是活力,而不是體制內那種死氣沉沉的穩定。當你掌握足夠顛覆和邊緣化的點子時,你就能在開疆擴土。但是大數據提供給你的只是普及的大趨勢,是廣袤的貧瘠土壤。而那些特立獨行的創新,往往被忽略了,深埋于地下。有人說用大數據科學方法,更接近真理。可大數據貌似也該告訴你,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里的吧。
·3.大數據僅僅是數據,本身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大數據不能處理真正的大問題,大數據也不擅長預測小概率事件,像預測什么時候會發生地震海嘯,什么時候會發生恐怖襲擊,這種事,數據分析是無能為力的。 何況就算有數據在手,不代表你就贏了,如果你是在運營一家企業,獲得大量客戶數據,而這些商業價值都待挖掘,是需要更大的精力、更多的投入的。總不能皮都不撥就啃香蕉吧,咱又不是猴。
·4.無法洞察人性,大數據太薄了
大數據僅僅是大量的薄數據,它們是通過對人們的活動和行為進行跟蹤而獲得的。我們最常去的地點定位,我們在網上購買的東西,我們每天睡了多久,我們有多少聯系人,我們喜歡的音樂書籍等等。這些信息無疑是重要的,但我們不能通過它們來獲得對人的完整理解。
基于以上幾點,如果你仍然對大數據的追求到了過分的地步,就大大貶低了自己。這不是筆者毒舌偏要黑你,大數據的興起,不代表著世界將會變成代碼的冰冷統治,人的直覺、情感,依然重要。如果把業務流如此機械化處理,這就是管理上的 墮落。 所以追求人性的營銷,更深層次的情感與體驗,才是企業發展的正道。
換句話說,你真的以為僅僅依靠大數據就可以做業務了嗎?做業務不需要腦子了嗎? 答案必然是否定的,那我們到底需要什么?
企業需要的是厚數據:
為了真正地了解人,我們不僅需要大數據,而且需要厚數據。厚數據不僅包括事實,而且包括事實的前后聯系。比如說,你的客戶多年來一直購買的你產品,你理所當然的需要給予客戶一些客戶關懷。通過大數據你所了解到的他是一個影視劇迷、歌迷、運動達人……但其實,這些認知仍然不夠。因為你沒有看到他的書房里的筆墨紙硯,墻壁上掛著國畫,這些厚數據都沒有得到深度挖掘,你不曾真正了解他。所以當你的生日祝福送達客戶手里時,只會是一個高品質的低音炮。(謝謝,他會轉交給他女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