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聲谷呼叫中心
稅收從2012年的200多萬元,到2013年的1000多萬元,再到2014年的3000萬元,我們實現了‘三級跳’!4日下午,區新城建管委產業處處長、永川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園區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江平告訴記者。
從無到有,從單個企業到園區,從園區到產業鏈的形成;歷經6年,迅速成長為全國呼叫中心十佳園區、中國服務外包最具發展潛力園區、重慶市第一批大數據試點產業園、國家首批智慧城市試點區……在這些成績的背后,都有哪些不為人知的酸甜苦辣?
第一步:
先特入駐記憶猶新
當時對園區招商定義都不是很清楚,只是邊學習邊摸索著干。2008年11月進入外包產業園工作的江平說,2011年11月,首家企業西部聲谷——重慶先特公司正式入駐。由于沒有專門的標準服務外包園區用房,該公司便在鳳凰湖園區租房過渡。
為摸清職教學生情況,園區的相關工作人員跑遍了永川區20多所職教院校、培訓機構。企業入駐后,園區工作人員又帶著企業人力總監一塊前往學校招工,不厭其煩地給學生解說。
服務外包是做包裝的嗎?是包裝廠嗎?當時有學生詢問。由于比較抽象,工作人員解說了1個多小時,學生可能大腦中并沒多少直觀的感覺和印象,常有讓人啼笑皆非的提問。
是企業接包后將其中一塊剝離出來,再分別做。這里工作環境冬暖夏涼,環境好。園區工作人員這樣解釋,作為學生跨入社會后的第一份職業,服務外包中的業務流程外包(BPO)——呼叫中心、金融后臺服務、數據處理等入門級的活兒,應該是很鍛煉人、很不錯的崗位。
為了加深學校及社會各界對該產業的認識,碰撞出校企合作的火花,園區盛情邀請和鼓勵院校師生到園區參觀。
據永川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園區領導小組辦公室執行主任方曉艷等回憶,在租用的鳳凰湖工業園廠房未完全建好內裝時,先特公司很快就接到了首筆業務。那是2012年近年關的一個星期天下午,江平正帶著孩子在公園散步,突然接到對方人力總監程思娟打來一個電話:喂,江主任嗎?我們需要一個合適的運營場地啟動項目。公司與永川簽約后,接到了首筆業務,由于運營場所內部裝修要求標準較高,還沒能完成,卻也不能讓企業首筆業務擱淺。方曉艷與江平商量,他們找到了重慶科創學院。這里有個60座的空機房,正好合適,如果需要我們就給騰出來。學校很支持,企業很滿意。
由于是首家服務外包企業,園區工作人員全力以赴、全程服務,希望開個好頭、打好基礎。尤其是在企業用工方面,園區內的人力資源部更是加足馬力在為企業奔跑。
如今,永川的先特公司擁有員工近3000人。
點對點招商:
保姆式服務步步跟進
2008年前后,招工成為買方市場與賣方市場的分水嶺。之前是院校擔心學生沒法就業,想方設法幫助學生實現就業,著力提高就業率;隨著沿海企業的內遷,內地用工劇增,各類院校學生的就業問題根本不用愁,因為企業搶著要。正是這些變化,使得服務外包園區各塊工作又有了新的變化和思路。
2011年,點對點招商正式啟動。硬件打基礎,服務外包產業樓的要求標準不一樣,在層高、承重、網絡、供電等都比一般寫字樓要求更高。比如,雙回路供電、網絡地板、中央空調等等。園區根據企業的需求來建設,有租賃使用的,也有自建運營場地的。無論哪一種,都需要政策支撐。
比如,自己裝修的,園區給予裝修補貼。
為讓園區完善服務機構,2013年9月,服務外包園區從部分單位抽調了精干力量組成20人的隊伍,建好了綜合部、人力資源部、產業部、信息化推進部、運營服務部等5個部門。而園區內企業多數屬于人員密集型企業,對人力資源的需求巨大,永川擁有13萬職教院校學生,這也是點對點招商服務當中商家非常看重的一點。
電訊盈科,港資企業。企業看好永川這片熱土,很快就有簽約意向。硬件建設、運營總監都通過了,只等人力資源總監一句話就可正式簽約。成功就在眼前。大家也都把目光注視在人力資源這一步了。可沒想到的是,寒假到了,上海那邊人力總監卻過來了,要求永川送20多人到上海總部培養。
都年關了,到哪去招人?大家都想回家過年了,咋辦?為了企業的需要,園區的有關工作人員跑遍了重慶科創學院、重慶財經職業學院、重慶電信職業學院、重慶水電職業學院……
有的學生在回家的路上,有的已經回家了。在學校的配合支持下,我們還是光榮地完成了任務,招齊了24名學生,送去上海參培。這讓電訊盈科人力總監非常感動。園區相關工作人員說,企業正式入駐后,園區工作人員又到重慶理工大、重慶郵電大學等高校招工。如今,該企業聚集了800余人,企業十分滿意,該企業的人力總監還受到了企業的表彰。
人力資源:
成就永川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園
在為園區企業輸送人才的過程中,園區許多工作人員已與許多職教院校結下了濃厚的友誼,形成了更好的培訓和用工良性互動的聯系機制。2014年,服務外包園區的人力資源工作代表永川接受市級相關部門的檢查,其亮點被推到全市作經驗交流。
永川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堅持產教融合、城校互動發展理念,將培養和引進軟件外包人才作為園區招商引資的重要支撐點。一是完善軟件外包人才扶持政策,修訂完善《永川區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人才培養和引進若干扶持政策》,制定出臺《永川區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實訓平臺專項資金管理試行辦法》,安排3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校企合作,引進實戰項目,建設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商教兩用實訓平臺,為產業培養和儲備應用型人才提供了政策支撐。二是進一步完善軟件外包人才服務體系,進一步搭建校企合作平臺。邀請永川及周邊的8所中高職、大專院校組團來永開展走進永川軟件園參觀考察活動,協助文思海輝、億倫科技等入園企業深入開展院校洽談與合作,多次與團區委、區人社局、區總工會等聯合舉辦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人才專場招聘會,組織園區企業參加院校組織實習畢業生春、秋兩季雙選會,為園區企業招聘人才;開展中高端人才提升計劃,舉辦聯想·永川軟件園中高端管理人才研修班,邀請聯想教育集團高級講師為企業80余名中高管及骨干員工、部分院校專業教師進行脫產培訓,為企業選拔人才、儲備人才、提升管理能力;抓好人力公司服務工作,開展人事代理業務達每月600余人次;完善人才生活服務硬件設施,目前3棟547套人才公寓已于2014年6月正式交付使用,8家企業約500名員工和中高層管理層實現入駐,穩定了員工隊伍。三是軟件外包人才項目穩步推進。重慶(永川)服務外包人才公共服務平臺項目已完成軟件開發和硬件采購,目前正在做平臺終期壓力測試工作,力爭2015年初平臺正式上線。到時,人力資源優惠政策兌現、人才招聘、在線學習、資源共享等功能將得到發揮,為企業提供智能化、平臺化、體系化的人力資源服務;永川外包園人力資源信息咨詢公司升級項目,為產業發展提供更加市場化、專業化的人力資源解決渠道;商教兩用實訓平臺項目,在園區的指導下,重慶工業技師校、重慶科創學院、重慶城市職業學院等陸續與園區的電訊盈科、先特公司等企業合作啟動了商教兩用實訓平臺建設。目前,工業技師校已有平臺1個,約200座席投入使用。
聲名遠播:
出租車司機也愛跑的路段
在各方努力下,目前,永川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定位為:一是BPO——呼叫中心、金融后臺服務、數據處理、人力資源外包、共享中心為主;二是ITO——圍繞智慧城市建設應用及工業現代化的軟件研發交付、技術服務、軟件測試、系統集成為主;三是高端信息產業——以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等為主;四是全新信息產業——以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APP移動營銷、文化創意產業為主。用產業發展、人才培養推動園區產業的提檔升級,最終實現城市人口聚集、品位提升。
園區還深化產城融合宣傳。開展人力資源扶持政策發布會,通過建立園區微信平臺、入校宣講、專題講座等方式,多渠道發布產業人才扶持政策和產業動態信息;組織趣味運動會、客服技能大賽,第五屆軟件外包與服務外年會、第五屆保險新渠道發展論壇等活動,增強了園區知名度和美譽度。
以前打車,說服務外包園區,司機都找不到。才到園區工作兩年的工作人員李欣告訴記者,現在,不光找得到園區,連園區內的企業名稱都說得出來,快遞公司工作人員也找得到。 以前這里冷冷清清,現在每天下班后出去吃飯的、購物的很多,園區內人頭攢動,像一所大學放學了一樣。以前食堂招投標都沒人來競標;現在,食堂老板笑呵呵,忙碌不停。園區內的工作人員爭先恐后地說。
永川服務外包園區,A區有3棟樓2.7萬方,入駐的近10家企業;B區將建10棟樓13萬方,已簽約40多個項目。我們以A區、B區為核心,還將建設C區、D區,總共拓展面積為12平方公里,實現產城融合。園區有關工作人員介紹說,從最初的200萬稅收,到2013年的1000萬稅收,再到2014年的3000萬稅收,累計上崗就業人員達9000余人,實現了稅收三級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