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務部等13個部門發布《服務貿易發展十三五”規劃》,國際服務外包是24個服務貿易發展重點領域之一。《規劃》提出,健全服務外包創新機制,培育創新環境,促進創新合作”,明確我國企業承接離岸外包執行額1000億美元以上,年均增長10%左右,產業結構更加優化,數字化、智能化的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服務外包比重明顯提升”。
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年新簽服務外包合同額10213億元人民幣,首次突破1萬億元,增長20.1%;執行額7385億元,增長17.6%。我國離岸服務外包規模約占全球市場的33%,穩居世界第二,離岸外包執行額占我國服務出口總額的1/4。
商務部服貿司負責人近日指出,去年服務外包企業新增軟件能力成熟度等國際資質認證927項,單筆合同均價527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5.3%和5.6%。企業的技術能力和專業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正在由提供單一技術服務逐步轉向提供綜合解決方案服務,由項目承接轉向戰略合作,由成本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業務創新驅動
服務外包是隨著IT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而產生的商業模式創新。”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副主任邢厚媛告訴記者,國際服務外包節點性事件是印度IT工程師解決了上世紀千年蟲”難題,這從一開始就表明服務外包不是整合低端資源,而是業主通過合同的方式解決自己短時間內解決不了的問題。
隨著我國十一五”期間的千百十工程”和十二五”期間的互聯網+”戰略的推進,服務外包的商業模式和業務形式不斷創新,服務外包快速發展。十二五”期間,我國承接國際服務外包執行金額年均增長28.3%。
邢厚媛認為,服務外包創新環境分為三大類,包括寬帶等基礎設施硬環境、人才資源環境和知識產權保護等軟環境。《規劃》明確提出,建立服務外包企業信用記錄和信用評價體系,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營造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關于服務外包創新合作,邢厚媛認為主要表現為企業間合作和國際合作,很多服務外包企業與客戶從之前的甲方乙方關系,變成了戰略伙伴關系,甚至深入融進行業。服務外包離岸外包本身就是一個國際合作范例,我們企業到海外承接業務,發現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重視中國市場,將其視為全球業務新的增長點。”
價值創造驅動
服務外包業務已經逐步從IT領域,向生物制藥研發、制造業、金融等領域發展。”邢厚媛認為,我國承接離岸外包業務已經不僅僅是模塊、呼叫中心等低端業務,開始向中高端業務拓展,數字化、智能化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服務外包業務比重明顯提升。
聚思鴻(Concentrix)大中華區業務總經理曹潤寰認為,我國服務外包已經沒有成本的優勢,需要向專業化服務、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方向發展。商業模式有三個層次,即價格便宜,質量好,別人沒有。服務外包要從賣便宜的服務向提供別人沒有的服務轉變,提供差異化服務,并為客戶創造價值。”
北京服務外包企業協會理事長鐘明博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中國的離岸外包經歷了降低成本、專業分工兩個階段,正在進入業務創新和價值創造階段。現階段觀念瓶頸和人才瓶頸要突破。
鐘明博解釋說,服務外包不是低端業務,而是高中低端并存的業務。要大力發展高端業務,特別要鼓勵外包企業以自有技術和知識產權為工具開展高附加值產業,引領產業發展。此外,年輕人才不愿意進入外包企業是最大的隱患,服務外包將失去持續發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