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起,國務院相繼認定了21個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以下簡稱示范城市),鼓勵深入開展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業務,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6年多以來,21個示范城市依托自身產業特色和資源優勢,在垂直領域做優做精,推動服務外包產業轉型升級,目前已經匯聚全國近70%的服務外包企業和從業人員,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業務規模占全國的近90%,有效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其中蘇州市依托開放型經濟與制造業發展優勢,加快發展與制造業緊密相關的服務外包產業,深入打造中國服務·蘇州創新”外包品牌,服務外包產業由點到面、由弱變強、量增質升,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其發展經驗對示范城市因地制宜發展、政策先行先試具有借鑒意義。
一、蘇州市服務外包產業保持快速增長
2014年,全市企業承接服務外包合同金額103.9億美元,執行金額76.8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0.3%和22.5%。其中,承接國際(離岸)服務外包業務合同金額68.9億美元,執行金額54.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2.9%和18.7%,均占全國總額的1/10左右。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服務外包企業2658家,從業人員超過26萬人。業務拓展到美國、日本、德國等118個國家和地區。
二、蘇州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經驗做法
(一)注重政策試點,為全國推廣積累經驗。蘇州工業園區獲準在全國率先開展放寬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認定條件政策試點。蘇州市及蘇州工業園區積極組織政策先行先試,認真總結政策創新經驗。目前,國務院已同意將蘇州工業園區試點政策推廣至全國21個示范城市。2014年,蘇州市還重新修訂完善了服務外包扶持政策。
(二)注重規劃引導,構建一軸兩翼”發展格局。一軸”貫穿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區和昆山市,是蘇州服務外包產業能級提升、創新引領”的核心承載區域;兩翼”包括張家港市、常熟市、太倉市和吳中區等,是蘇州服務外包產業彰顯特色、加快發展”的重要承載區域。
(三)注重轉型發展,業務領域向高端延伸。蘇州企業加快從依靠低成本競爭為主,向智力投入取勝轉變。2014年,全市國際(離岸)業務的信息技術外包(ITO)、業務流程外包(BPO)和知識流程外包(KPO)比例分別為29.7%、13.3%和57%。其中,知識流程外包份額比上年提高了7個百分點,高技術、高附加值外包占比進一步提高,外包業態漸趨優化。
(四)注重特色發展,產業集聚優勢凸顯。發揮蘇州制造業高度集聚優勢,積極爭取把跨國公司研發和共享中心吸引到蘇州,強生、阿克蘇諾貝爾等財務共享中心以及豐田汽車、松下電器等研發項目落戶蘇州。目前,基本形成軟件研發、生物醫藥、工業設計、動漫創意、金融數據處理和供應鏈管理等六大服務外包產業集群。
(五)注重投資促進,重量級企業紛至沓來。編制服務外包招商指南手冊,用以指導服務外包投資促進工作。連續舉辦蘇州服務外包創新發展投資促進年會、國際共享服務外包會議(SSON)蘇州峰會和昆山金融外包峰會。IBM、惠普、富士通、凱捷等30余家世界500強公司、全球服務外包100強和國內服務外包十大領軍企業來蘇投資發展。
(六)注重人才培育,為產業發展提供支撐。積極實施服務外包人才倍增工程,設立了國內首家以服務外包”冠名的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引進了印度國家信息學院、安博等培訓項目,營造具有仿真職場氛圍的實訓基地。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服務外包人才培育體系基本形成。
三、新常態下蘇州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思路
當前,蘇州市堅持蘇州制造、蘇州創新、蘇州服務”并舉,繼續把發展服務外包作為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重要抓手,作為適應經濟新常態的重要舉措,將繼續在四方面力求新突破,培育競爭新優勢。
一是力爭在政策環境營造上求突破。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服務外包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國發[2014]67號)文件精神,結合蘇州實際,借鑒國內先進城市的經驗,研究制定新的政策舉措,增創蘇州服務外包政策新優勢。適應外包產業發展新趨勢,加快產業和大物移云”銜接融合,促進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二是力爭在重要載體建設上求突破。結合現有產業布局,加大對服務外包集聚區內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投入和支持。持續推進工業園區獨墅湖科教創新區、高新區科技城、昆山花橋金融服務外包示范區等載體的產業承載能力提升,加快形成服務外包產業新的增長極。
三是力爭在重點企業培育上求突破。加大服務外包扶持資金的支持力度,重點扶持一批專、精、特、新”的服務外包企業,促進企業做大做強。拓寬服務外包企業投融資渠道,努力解決服務外包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大力支持符合條件的服務外包企業在境內外上市。
四是力爭在領軍人才引進上求突破。深入實施姑蘇創新創業領軍人才計劃和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程(1010工程”),重點引進一批服務外包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充分利用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等各類推介平臺,加大對蘇州人才政策和創新創業環境的推介力度,著力打造大眾創新、萬眾創新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