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金融服務外包行業飛速發展,其增速甚至超過全球平均水平。日前,第六屆中國金融外包峰會在京舉辦,業內相關人士及與會專家介紹了我國金融服務外包行業現狀,并就其未來發展趨勢、方向進行了探討。
不斷涌現的新技術,包括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大大拓展了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同時也改變了金融服務外包業務的結構,對原有的金融服務外包業務格局提出了新的機遇與挑戰。”近日,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陳德銘在第六屆中國金融外包峰會上表示,中國金融服務外包機遇與挑戰并存,發展可謂正當其時。
我國金融服務外包業飛速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深入,金融業務內容不斷豐富,產品和服務結構趨于復雜,金融機構逐步開始將產品研發與設計等核心業務外包。”陳德銘說,全球范圍內選擇離岸外包的金融機構數量和比例越來越大。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金融離岸外包的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
相關統計機構數據顯示,金融服務外包規模從2005年的1413億美元,增加至2011年的逾3000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13.4%,超過同期全球服務外包年均復合增長率5個百分點。根據金融服務外包相關機構研究成果推斷,在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全球離岸金融服務外包和在岸金融服務外包市場規模均將以超過10%的年均增速持續增長。
在我國,金融服務外包已經覆蓋了金融業各個領域,除了金融軟件系統的開發、運營、維護等IT業務外包以外,還有投資管理、核保理賠、基金定價等知識流程外包業務,形成了較完整的金融外包服務產業鏈。”陳德銘表示,近年來,我國金融服務外包業飛速發展,增速已超過全球平均水平。
來自國際數據公司(IDC)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金融服務外包ITO(信息技術服務外包)和BPO(商務流程外包)分別比2011年增長15%和20%,預計2016年規模將分別達到65.84億美元和18.87億美元,相當于2011年的1.88倍和2.35倍。
金融服務外包業的機遇與挑戰
隨著我國金融改革全面提速,服務業深入開放,以及新技術不斷涌現和深入應用,金融服務外包格局將重塑。”陳德銘表示,可以說,中國金融服務外包業機遇與挑戰并存,發展可謂正當其時。
從內部環境來看,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領域改革也是近期中國改革不斷強調的重點。2014年以來,證監會、保監會等部門相繼出臺政策加碼市場化改革。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擴大金融機構利率自主定價權,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
隨著資本市場改革的逐步深入,制度改革和技術創新將推動傳統金融業務的全面轉型,傳統IT系統的更新和升級、金融創新業務的開展將帶來大量新的金融服務外包需求。”陳德銘說。
從外部環境來說,2013年8月,中國首次提出加入TISA(服務貿易協定)談判。
在陳德銘看來,中國若加入TISA,必將要做出提高服務貿易開放度和拓寬服務貿易開放面的承諾。在此過程中,發展包括金融服務外包在內的服務外包業無疑會成為一個重要抓手。同時,又將為我國服務外包企業拓展TISA主要成員國的離岸服務外包市場帶來諸多便利。
此外,新技術也將促進金融服務外包的發展。”陳德銘說,首先,借助云計算,外包服務提供商降低了服務成本,提高了服務效率;其次,隨著大數據價值不斷被認識發掘,在金融風險管控、智能控制、社交營銷等各方面所帶來的思維方式轉變和商業模式變革,將成為改變金融機構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從而觸發數據存儲、數據分析、數據處理等外包服務業務的新一輪增長;再其次,迅速普及的移動智能終端帶動了移動應用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使得移動應用外包市場應運而生,移動智能終端也將帶來新的IT服務外包需求;最后,2014年以來,金融機構、互聯網企業、傳統行業企業紛紛布局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需要的技術、產品、服務能力均為金融服務外包帶來了新的機遇。
金融服務外包企業亟需創新
面對新的形勢,金融服務逐漸從單一的服務模式向金融服務供應鏈模式轉變,整合金融服務供應鏈內的資源。”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主任騫芳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新的背景下,發包方與接包方的關系不斷深化,金融服務外包的發包方與接包方之間的關系,正從簡單的、被動的雇用關系轉向戰略性、風險共擔、主動的合作關系。
騫芳莉建議,金融服務外包企業應通過服務創新、內部整合、外包聚焦等途徑來提升服務能力。
陳德銘認為,企業要重視創新和人才,以提升核心競爭力。具體而言,金融外包企業除了要針對客戶的創新業務,對現有服務和系統進行優化之外,還要重點著眼發包方與接包方關系格局的重大變革,加緊開展產品設計研發、智能化服務和一攬子方案的解決等,與發包方建立廣泛深入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實現互利共贏,推動我國金融服務外包國際競爭力的進一步提升。
對于國家而言,將繼續強化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競爭優勢。尤其在當前全球服務貿易領域進一步自由化的趨勢下,更需有效提升我國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優勢,從根本上夯實金融服務外包健康快速發展的基礎。”陳德銘表示,國家將繼續促進金融服務外包的區域協同發展,重視各類公共服務平臺、行業組織及中介機構建設。地方根據自身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進行科學戰略定位和規劃,發揮各地比較優勢,突出本地特色和品牌。在不斷增強地區集聚效應的同時,加強區域間合作,促進金融服務外包在地區之間的合理布局,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同時,國家和地方還將加強金融服務外包相關法律制度建設,包括完善金融服務外包監管等相關法律制度,構建金融服務外包企業信用評估體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