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修訂的《勞動合同法》的實施,有關派遣制員工和正式員工同工同酬的呼聲日益強烈。與此同時,用人單位也被推向了風頭浪尖。記者在近期的采訪中感受到,部分大量使用勞務派遣制員工的用人單位很是焦慮,同時也有點煩”。
某金融機構的人力資源部經理惠女士稱,就目前情況來看,很多企業勞務派遣用工都是長期用工,他們也試圖盡量讓各個分理處的柜面員工和正式員工逐漸實現同工同酬。但對于一些輔助性崗位,他們會嘗試新的辦法,比方說是服務外包。
其實,惠女士稱的這種業務外包,和勞務派遣的實質有著區別,但記者仍感覺這種業務外包和勞務派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或許,用不了多久,很多的業務外包企業將會承攬原先由勞務派遣員工承擔的活路。
為了證實記者的預感,記者還專門采訪了幾家專業服務外包企業。在西安高新區,活躍著多家服務外包型企業。這些企業大多來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多以分公司的名義出現。某服務外包型公司的負責人昝女士告訴記者,他們公司剛進入西安不久,主要業務就是承攬西安地區各家金融機構的電話咨詢業務。
而另一家服務外包型公司負責人則稱,按照新修訂的《勞動合同法》,幾乎沒有6個月期限的臨時性崗位,因此不排除一些企業通過偷換概念來規避法律,而他們這類企業或許將面臨著新的機遇。
一位大型國企的人力資源經理告訴記者,按照新法規定,輔助性崗位在不同行業、不同單位差別很大,實際操作中很難定性。如果嚴格執行 三性”中的輔助性要求,在主營業務崗位上的勞務派遣工只能被清退,而如果都吸收為單位自己的員工,勢必擴大編制、增加人力成本。 而用人單位勢必會尋找另外一種外包的形勢,這樣的話,服務外包型企業將是他們的另一種不錯的選擇。
西安市人才服務中心的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康敏認為,隨著新修訂的《勞動合同法》對勞務派遣的約束,勞務派遣將來很可能發生衍變,這是很有可能的。她分析說,像可能轉成人事代理,即員工的勞動關系在企業,人事手續由人才服務機構或勞務派遣公司代辦;或者轉成委托招聘,勞務派遣公司只代理招聘,幫用工單位及時招工補缺;再就是徹底轉為服務外包,即用工企業把整條生產線外包出去,比方說銀行將業務咨詢包出去,通信運營商將服務熱線等業務外包出去。(本報記者 蘭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