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和推動力,服務外包的發展勢頭很兇猛”,這讓以21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為代表的地方政府很幸福。但服務外包人才短缺、無法滿足地方和企業發展所需的掣肘,卻也讓他們很焦慮。
如何破局人才緊缺困境,考驗地方政府的智慧。
近年來,濟南外包產業發展迅速,外包業務量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遞增,從業人員5多萬人。外包領域涉及軟件信息、醫藥研發、金融財務、數據備份和處理、動漫、研發設計、售后服務、呼叫中心、物流供應等行業,這其中,濟南之所以能在短短幾年時間取得如此大的發展,除了濟南良好的投資環境外,濟南在人才引培方面的積極探索發揮了關鍵作用。
儲備人才搶先機
作為山東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中心和中國九大區域金融中心之一,濟南擁有電子信息、食品藥品等六大工業主導產業,IT產業尤為發達。濟南有軟件企業1300多家,從業人員15.7萬人。2011年信息產業業務收入突破1300億元,軟件業務收入突破800億元, 占山東省的70%。浪潮、中創入選 中國自主品牌軟件產品十強”,有7家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10家全國軟件百強企業,累計登記軟件產品2055個,自主品牌軟件數量居全國首位。國家重點實驗室1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9家,各類企業技術中心 85家,工程技術中心75 家,省級軟件工程技術中心 24家。信息化對企業效益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5%。產業內聚集著一大批研發人員、工程師、技術骨干。
人才優勢在濟南的高校中體現得比較明顯。濟南擁有各類高校66所,在校生63.26萬人,每年畢業生人數就達17萬,與服務外包相關的畢業生達5萬人,與IT相關的有1.5萬人,這都為濟南服務外包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儲備。中國最大的衛星數據處理公司東方道邇在濟南成立僅兩年,員工規模已達到2000人,便是濟南人才儲備充足的一例證明。
定制培養助就業
為使大學生盡快完成從在校學生到企業員工的角色轉變,提升外包人才的專業素質,濟南外包企業普遍對新招聘來的大學生進行了專業培訓。在培訓使用新聘任大學生的過程中,不少企業發現,現在大學的教學課程比較陳舊,與現實工作實踐有一定脫節。在政府主管部門的推動主導下,濟南外包人才培養由企業內部后期培訓發展為校企合作、前期培養、實行3+1、2+1”的新模式。
所謂的3+1、2+1”的培養教學模式,即由專業培訓機構和企業與大學合辦專業,合作招生,實行院校(或培訓機構)與企業互動培養人才。企業把人才需求和未來發展的趨勢傳達給高校,高校根據企業信息進行課程改革,調整教材、授課方式和實踐計劃,邀請企業專家團為課程計劃把脈”,甚至把高校教師派進企業進修”,在本科階段設立研究方向”,開設特色班和人才定制,把企業需要的實戰和外語課程植入到大學課程中去,大學生在校讀書的最后一年,進入企業進行實踐鍛煉,消滅最后一公里”,學生畢業即可上崗。
這種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校和企業在人才培養與需求之間的無縫對接,打破現有教育體制瓶頸,在建立未來急需的實用型人才培養方面效果明顯,開創了中國現有大學教育改革的先河,成為中國第一個突破和創造。
目前校企合作簽約高校已達32家,在校生規模近8000人。濟南目前已近有二十余所高校根據外包企業的需求,在計算機專業開設了日語課并進行了課程改革。山東大學齊魯軟件學院、山東交通學院、山東商職學院等高校已經開設了對日軟件開發專業。
NEC軟件(濟南)有限公司每年派駐3-4名項目經理為山東大學、山東交通學院等高校教授部分對日軟件開發課程。山東師創軟件實訓學院今年已與17余所高等院校建立合作關系,為濟南市服務外包企業培養輸送人才近2000人次。
引智攬才網精英
為解決濟南服務外包企業中高級人才的迫切需求,扭轉、克服企業招聘途徑少、影響力小的招聘窘境,濟南政府商務主管部門實施濟南市服務外包中高端人才攬才計劃,網羅天下精英。
一是商務主管部門多次牽頭組織企業到校園進行集中招聘。學校范圍涉及北京郵電大學、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山東財政學院、青島海洋大學、青島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不僅為企業招到了優秀的學生,在全國高校全面宣傳了山東濟南的IT產業。
二是組織企業到外地先進城市進行攬才活動,11月,濟南市服務外包中高級人才招聘會在北京舉辦;12月,招聘會在上海浦東舉辦,取得豐碩成果。宣傳濟南的服務外包產業及優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人才來濟南創業。同時依托國內知名的招聘網站,針對山東籍的服務外包中高端人才,濟南還發動了齊魯游子回家工程”。
齊魯軟件園利用網絡便捷渠道,為入園企業提供網絡招聘服務,以提供招聘渠道和委托招聘兩種服務方式滿足服務外包企業對中低端人才的需求。園區在智聯招聘、中華英才網等重要招聘網站上設立齊魯軟件園招聘模塊,一方面為企業特別是新入駐企業提供統一的招聘,另一方面也展示了濟南軟件外包及信息產業的實力和優勢,提高了園區和企業的知名度。
大賽搭臺引人才
為拓展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的新型模式,為企業提供一個發現發掘優秀人才的平臺,市商務局、市科技局、市經信委、市科協等聯合,共同組織推出了齊魯大學生軟件設計及外語大賽。該項賽事是面向高校計算機與信息專業在校大學生舉辦的年度性賽事,從2003年開始舉辦,時至今日,歷經10年發展,齊魯大學生軟件設計及外語大賽現已成為發掘學生潛能、培養舉薦人才、整合社會資源、吸引各方關注的品牌工程。其參賽人數多、院校范圍廣、企業介入深,越來越引起社會關注。
據統計,第10屆大賽共有6000多人參賽者、1010個團隊參加,分別來自全省70余所高校,10屆大賽累計有30000多人參加了比賽。
組織齊魯大學生軟件設計及外語大賽活動,達到了三個目的。一,為學生提供一個發掘自身潛能的平臺,通過參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競爭精神及實際動手的能力,達到選拔一批、帶動一批、影響一大片的效果。二促進各高校學生之間的交流,將不同條件的參賽隊放在同一個平臺上競爭,會激相互學習及交流的動力。三促進學校、學生與企業的聯系,在學校與企業之間架起了橋梁,企業界人士全程參與和參賽學生到IT企業參觀并與企業家對話等活動,促進了學校與企業的人才對接,讓企業從中受益,并促進了大學生就業。
山東師創軟件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壽柏說:大賽為在校的大學生提供了發展自己才能的平臺,為求賢若渴的企業尋找到了適合的人才和集思廣益的創新思維。”戈爾特西斯人力資源部經理付洪燕表示,作為歐美服務外包企業,企業現在需要復合型人才,懂英語的軟件工程師是企業急需的人才。隨著畢業生的激烈競爭,能為企業帶來價值 、有潛力并能和企業一起成長的人才是企業所需要的。
中日IT橋梁工程師”積蓄高端人才
作為中日經濟、文化領域交流重鎮,濟南外包產業最早就是由濟南留日歸來的學生所開創。如今,大力發展對日外包,加強外包人才領域的引入和交流成為濟南外包發展的重要工作。
2008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外國專家局聯合批準在濟南設立中日IT橋梁工程師交流基地。基地堅持政府指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原則,以骨干軟件服務外包企業和軟件行業協會為依托,以齊魯軟件園為載體,整合多種資源組建而成,是國內首家中日高層次IT人才交流示范基地。
多年來,通過基地的牽線搭橋,在濟工作的日本籍專家數量逐漸上升,目前基地內橋梁工程師已達30余人,僅2011年來濟工作的已超過50人次。通過日本花甲志愿者協會可提供企業選擇的IT相關工程師也超過50人。這些高端人才分別就職于各軟件外包公司和培訓機構,擔任相關高級領導職務,在產品開發、市場開拓、企業管理和人才培訓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濟南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提供了優秀的海外人才智力支撐。
隨著全球服務外包產業加速向中國轉移,越來越多的國際知名企業和培訓機構把目光聚集在濟南。下一步濟南將進一步深化服務外包人才服務體系,引進更多國內外知名專業培訓機構,以中日IT橋梁工程師交流基地為基礎,建立面向全國的外包高端人才交流培養平臺,為服務外包產業的騰飛夯實人才基礎。
政策得力助成長
濟南市政府順應低碳經濟和信息化發展的時代潮流,確立把服務業作為首位經濟,重點發展以科技為先導的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制定出臺相關文件,在政策上尤其是在人才引進與培養加大傾斜力度,以此推動IT產業和服務外包產業快速發展。
歷經10年發展,齊魯大學生軟件設計及外語大賽現已成為發掘學生潛能、培養舉薦人才、整合社會資源、吸引各方關注的品牌工程。
除了執行國家商務部和省商務廳的政策外,濟南在人才引進和培養上,還出臺了一系列自己的優惠扶持政策。
在人才引進方面,濟南市政府對企業聘用的高層次管理人員或技術人員,經認定評審后給予10萬元的一次性安家費補貼。對企業聘用的高級技術和管理人員符合《濟南市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規定》相關要求的,給予30-100萬元安家費補貼;符合服務外包領軍人才的給予30-50萬元安家費補貼。對年薪6萬元以上的服務外包從業人員,按其繳納個人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的80%給予補貼。在培訓就業方面,鼓勵企業吸納大學生就業,每年每凈增吸納大學生(大專以上學歷)30人就業,獎勵3萬元。對企業中高端人才進行出境實訓的,對培訓成本主要包括國際旅費、培訓費、住宿費等給予50%資助。
在鼓勵實用人才培訓方面,鼓勵外包企業與培訓機構開展服務外包定制班培訓合作。對濟南市離岸服務外包企業委托經市主管部門認定的培訓機構舉辦的外包實訓定制班,實訓時間3個月以上、定制班規模不少于20人、學員已與服務外包企業簽訂就業協議的,對參加實訓的學員給予補貼,補貼標準為每人1000元。
濟南還積極鼓勵外包企業從業人員積極參加日語學習、微軟接包培訓和認證考試。對服務外包企業從業人員在規定申報時段內新獲得日語二級以上資格以及在與微軟開展接包培訓合作的培訓機構參加接包培訓并獲得合格證書的,分別給予1000元的一次性獎勵;對通過微軟外包人才認證考試并獲得合格證書的,給予800元的一次性考試費用補貼。
濟南高新區投資5億多元與山東大學攜手建立了齊魯軟件學院,該校在建設規模、師資教學等諸多領域均在全國同類院校中名列前茅,目前在校生已達5000 余人;高新區啟用了16000平方米的外包人才培養基地,提供給國際合作聯盟企業認定的培訓機構和企業共同使用;為了進一步提升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高新區齊魯軟件園投資建立的服務外包人才云實訓”校企合作平臺,整合了企業、培訓機構、高校資源,是目前國內第一家基于云計算、由園區運營的非營利性校企合作平臺。
政府的大力支持,為濟南外包人才的迅速崛起起到了加油站和助推器的作用。
濟南,正在悄然打造著服務外包的人才航母”。
文/ 陳萍 崔屹 特約通訊員/ 胡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