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對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提出新的發展目標:到2015年,培育出10家以上年收入超過100億元的軟件企業,產生3-5家千億元級企業及形成10個以上產業收入超過千億元的城市,培育2-3個產業收入超過5000億元的產業集聚區。
作為推動我國軟件產業發展的引擎和重要載體,各地軟件園不僅集聚了一批優秀軟件企業,也承擔了規劃提出的發展重任。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服務業司副司長郭建兵表示,2011年全國軟件業務收入已突破1.8萬億元,而全國各專業軟件園已成為各地推進軟件產業發展的引擎和重要載體,抓好軟件園建設,將大幅提升我國軟件產業的發展實力。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各地軟件園此前已經根據園區的實際情況有條不紊地開展各項工作,《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出臺使他們備受鼓舞,并力爭提前完成規劃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
軟件園成各地軟件產業發展排頭兵”
十一五”時期,我國軟件產業處于高速成長期,技術創新能力快速提升,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規模突破萬億元,年均增速為29.2%。我國已成為全球增長最快、最具活力的市場,在全球軟件產業鏈中的地位不斷提升。
通過十一五”時期的發展,在產業規模和產業發展資源方面,我國一些重點城市的軟件產業也進入發展快車道。
作為軟件產業發展的集聚地和排頭兵”,各地的軟件園承擔重任。在《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發布之前,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西安高新區等園區就已編制了適合自身的十二五”規劃,以期加快推動園區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業的發展。
據了解,中關村示范區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已占北京市的82%,呈現出在中關村示范區高度聚集的布局態勢,特別是中關村軟件園和北京市軟件產業基地已聚集了200余家企業和35家國際知名軟件研發中心,培育了一批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企業,正向一流的世界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園區邁進。
除了北京外,西安的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也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西安高新區的數據顯示,2011年西安高新區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實現總收入583.5億元,同比增長35.7%;出口2.91億美元,同比增長35.35%。截至2011年年底,西安高新區軟件與服務外包企業總數1021家,從業人員9.8萬人。其中,年營業收入過千萬元企業達到124家。園區共引進了施耐德、IBM、高通、NTT Data等15家世界500強企業。伴隨企業的不斷聚集,西安高新區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規模效應日益凸顯。
作為濟南服務外包產業的集聚重地,齊魯軟件園搭平臺、育人才,創造適宜企業生存發展的優質服務環境,在推動濟南服務外包產業發展過程中擔當了關鍵角色,開創出一條具有濟南特色的服務外包產業發展之路。截至2011年,齊魯軟件園實現技工貿總收入720億元,其中軟件收入458億元,服務外包離岸合同執行額達2.2億美元,同比增長146%。
完善服務體系加快推進軟件業發展
針對《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提出的到2015年,培育出10家以上年收入超過100億元的軟件企業,產生3到5個千億級企業”及到2015年,形成10個以上產業收入超過千億元的城市,培育2到3個產業收入超過5千億元的產業集聚區”的要求,郭建兵表示,這些都是針對各地軟件園提出的,也只有軟件園能完成上述任務。
中關村軟件園相關負責人表示,2011年園區產值已達319億元。中關村軟件園有大型企業27家,大多是國內外知名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企業的總部和研發中心、行政運管中心、市場銷售中心、結算中心。這些企業具備成長為年收入超過百億元和千億元級軟件企業的潛力。
為幫助這些軟件企業進一步發展,中關村軟件園正充分發揮創新主體和創新要素之間的關聯效應,以產業服務加速創新成果轉化、融合及應用,構建了專業化、特色化、國際化的產業服務體系。該體系包括從產業研究到創業孵化、品牌拓展、人才培養與服務、科技金融超市、國際合作與技術轉移、知識產權保護、信用建設等一系列產業促進服務,以及從基礎通信服務到云平臺服務和數字化、智慧型服務的多層次技術支撐服務,全力促進園區產業發展和企業做強做大。
與北京不同,西安、濟南等城市在推動軟件產業發展上尋找差異化競爭的新路徑。西安軟件園、齊魯軟件園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軟件服務外包產業進入快速成長期,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已經難以滿足整個產業發展所需資源要求,部分業務開始加速向二三線城市轉移,他們正抓住這一機遇,完善自身服務體系建設,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西安的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要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充分發揮區域資源優勢,通過大力發展樓宇經濟、總部經濟,占據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的中高端,走差異化發展道路,避免與國內其他省市的軟件園區進行同質化競爭。”西安軟件園相關負責人表示,西安軟件園將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加強政策扶持,對已經集聚的重點領域企業淘劣扶強,實現高端發展目標;在對外招商方面,強化定向招商,以世界軟件500強、國內軟件百強企業為重點,定向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帶動作用大、市場前景與經濟效益好的高端產業和產業關鍵技術項目;通過龍頭企業的成長和培育形成園區主導性產業,以龍頭企業促進相關行業發展要素的聚集,擴展產業鏈,實現產業上的縫合斷層、填補空白、調整結構,最終形成完整產業鏈,最大限度地降低產業配套協作成本,吸引更多的垂直和有協作關系的企業前來投資、配套與服務,加快產業的聚集和產業集群的形成,推動區域經濟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齊魯軟件園在努力培育園區現有外包企業,做大做強當地企業的同時,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服務外包企業,形成當地企業培養和外來名企引進雙舉并重的發展格局;在做大做強園區服務外包產業集群的同時,積極支持具有產業規模、品牌優勢和出口前景的企業發揮軟件外包出口優勢,建立軟件出口服務體系,壯大軟件出口聯盟,大力發展以軟件外包為核心的服務外包業務,增強軟件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國際市場競爭力,力爭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軟件出口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