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服務外包企業協會理事長 曲玲年
服務外包在中國已有20年左右的歷史,但有產業名稱、開始得到政府重視還是近幾年的事情。
其實,服務外包與制造業十分相似,制造業是對物質的加工處理經過物流運送、再加工處理再經過物流運送的不斷往復過程;而服務外包是對已經數據化了的信息的加工處理、經高速互聯網傳輸和再加工處理、再經高速互聯網傳輸的過程。今天幾乎所有產業,都已經或正在移植到信息技術平臺上來,所以基于信息加工處理和信息傳輸的產業供應鏈,會像制造業的供應鏈一樣,自然形成。
在中國,政府服務類采購才剛剛起步,比較初級,還有很多路要走。就目前情況來看,主要還是信息技術類服務或者是基于信息技術平臺的業務流程服務。可喜的是,我看到,成都市人民政府的《成府發(2009)54號》文已將通用軟件開發、信息化系統開發及運行維護列入政府服務采購清單。北京市經信委也已啟動政府信息技術服務招標采購工作。可見,繼政府采購硬件流程成熟后,政府的IT服務采購已初露端倪。由此大家不禁要問,政府釋放外包IT服務需求的環境與時機是否已經成熟了呢?
今天的世界在快速變化,尤其是中國發展速度驚人。幾天前我與一位企業老板聊天,他提到去年的某個政策機會沒有太認真對應,今年想起來再考慮時機會已經沒了。我向他講,中國要用30年時間走別人100年的路,許多機會來得快,消失得更快,這就是商業上常講的窗口機會。在今天的中國,窗口打開的時間往往會早于我們的預期,然而窗口關閉的時間會更快,顯現出的商機會往往稍縱即逝。
同樣,政府對服務外包這樣快速發展的產業能力的估計也十分有限。當政府認為中國服務外包產業還十分弱小時,我們的企業已有了驚人的發展。從2003年到2010年,僅僅7年,行業內的領軍企業已由兩三百人的公司,一躍成為萬人規模的企業,并保持著年40%-50%的成長。今天他們已在海外服務市場上嶄露頭角,成為繼印度之后一支重要的全球服務交付力量,一些企業已開始與全球一線IT服務企業同臺競技。
由此可見,我們本土服務外包企業為政府提供IT服務的能力,乃至提供咨詢和全面解決方案能力已經準備好了。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開始為政府提供服務?為政府提供IT服務由哪里開始入手?政府應最先釋放哪些項目,以逐步提高釋放服務的信心?政府最為關心的信息安全問題應如何解決?如何選擇合格的服務供應商?如何建立政府釋放服務的工作流程?如何進行質量控制以保障政府項目運行的可靠性?等等。故此,希望業界能就以上問題逐一進行討論,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一方面排解政府作為買家的疑惑;另一方面讓服務企業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做好準備以迎接政府服務需求的逐步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