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08網3月28日電(記者毛振華)在中國服務外包企業做大做強的同時,出于融資、渠道等考慮,部分企業選擇赴美股上市,卻遭遇誠信危機,接連有多家公司被美國做空機構披露存在財務虛假等問題,對我國企業造成不小傷害。日前在天津舉行中國服務外包領軍者年會上,業內人士建議,我國企業赴海外上市應建立在誠信基礎上,確保財務狀況真實可靠,除此之外還需熟悉對方市場監管環境、會計制度等,有上市計劃企業則可暫緩,等待最佳時機。
——我國服務外包企業在美上市遭坎坷
據業內人士稱,中國企業在美國股市遭遇信任危機由來已久,但是在去年體現的尤為集中,從小范圍的個案體現為一種群體性的信任危機。
據服務外包行業咨詢機構鼎韜服務外包研究院副總監沙琦說,截至今年1月份,在美國三大主板市場上的中國概念股總數,已經從2010年6月的約270家,下降至約230家,處于退市邊緣的數量更是呈現加速增長趨勢。
在中國企業遭遇信任危機的過程中,被稱為做空機構”的美國公司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一種相對極端、但同時也具有殺傷力的市場監督手段,在2011年一批專門針對中國概念股開展調查的機構嶄露頭角,這其中如渾水公司、香椽公司等。他們先后通過發布真實報告揭露在美上市中國企業的方式,獵殺”了東方紙業、綠諾科技、東南融通、多元環球水務和中國高速傳媒等多家公司。在其影響下,中國概念股集體遭遇新一輪信任危機。
在這場獵殺混戰中,我國服務外包企業也未能幸免。以東南融通涉嫌財務造假為導火索,我國服務外包產業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嚴峻的全球信任危機。據中國外包網首席執行官齊海濤介紹,東南融通曾于2007年赴美上市,是第一家登陸紐交所的中國軟件企業。2011年4月,香椽公司質疑其涉嫌造假,緊接著公司股價暴跌,被臨時停牌。
該事件爆發后,中國服務外包行業各股經歷了一輪集體下挫,其中以文思、軟通動力、海輝軟件為主要代表。雖然在遭到質疑后,多家外包業都相繼主動公布了公司的銀行賬戶詳細信息,以表明不會進行造假,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公司股價有所回漲。不過,從總體情況看,中國服務外包整體產業還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據了解,除已上市企業,眾多原計劃在2011年上市的企業也紛紛推遲上市計劃或者選擇國內上市。截止到2011年底,我國新增美國上市服務外包企業僅有世紀互聯和博彥科技兩家,萬國數據、華道數據、易才、科銳國際等多家企業在當時均延遲了上市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底時,香椽公司曾針對我國互聯網安全軟件公司奇虎360提出一系列質疑,認為其夸大了首頁的廣告收入,質疑管理層信譽,并下調了其目標股價。不過,在奇虎公司積極回應,以及京東商城、當當網等電商的大力支持下,做空效果并不明顯。
——三方面因素成危機主因
中國概念股接連被做空原因是多方面的,與會人士大都認為,除自身資質、實力及海外資本運作經驗不足外,還有國外監管環境、會計制度、做空機構惡意質疑等多重因素。具體可體現在三方面:
首先,部分在美上市服務外包企業自律性不足,存在夸大實力、隱瞞真實財務狀況等諸多問題,需自我反思。
目前我國企業境外上市已具備相當規模。僅在2010年就有超過160家企業在12家境外交易所首發上市,融資達367億美元,接近歷史最高水平。齊海濤認為,絕大多數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都是某一領域的佼佼者,但技術優勢并不等同于企業誠信。部分企業出于海外融資等圈錢目的,與不良中介機構聯合,甚至不惜在上市準備材料中造假,虛構事實。這些缺乏真實真誠的材料在老辣的美國做空機構面前顯得極為脆弱,很容易被抓到把柄。
其次,部分國外做空機構的固有偏見也是導致中國企業頻頻中招的重要因素。
我國在美上市的服務外包企業,往往容易出現對美國監管環境不適應,西方會計制度又在客觀上為做空中國概念股設下了一個陷阱。而且,做空機構利用中國概念股相對美國本土公司有較強的活躍性,以及抓住中國公司溝通不暢、對投資者關系建立不重視等要害,為獲取利潤尋找下手目標。
在中國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紛紛登陸海外股市的過程中,一些國外做空機構出于根深蒂固的認識偏見,容易選擇中國企業作為調查目標。一旦有企業的問題被確認,這種偏見甚至會形成連鎖反應。
再次,缺少充分上市準備及應對措施,也是造成影響波及面較大的原因。
沙琪說,中國服務外包企業往往把上市作為終極目的,自身準備不足,以急功近利之心莽撞地沖向美國資本市場,尤其是部分上市公司在美國資本市場上顯得比較稚嫩,即使沒有做過任何欺詐行為,也相對容易成為做空公司的質疑對象。
此外,部分企業使用不知名財務審計機構,導致頻繁的修改財報數據和收到欺詐指控。赴美上市的企業中不少都有兩本賬本,其中一本給當地稅務機構為了少交稅,另一本給美國證交會為了多圈錢,兩項不符極容易留下把柄。此外,一些細節諸如公司網站信息不準確或已過時,缺少明確應對方案等,也會成為做空機構的主攻對象。
——專家建議立足誠信積極應對質疑
上市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無論是企業上市前的計劃和準備,還是上市后的資本運作、國際規則適應等,都將面臨來自各方面的巨大考驗。然而,上市作為企業迅速做大規模、獲取資本的重要途徑,對于現階段我國服務外包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來說,具有重要意義。所以,上市在一定時期內仍將成為本土服務外包企業的選擇。
為防止成為做空的目標,東軟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副總裁王鳳、浙大網新執行總裁鐘明博及齊海濤、沙琪等業內人士建議可從三方面入手:
一是企業從上市之初就牢固樹立誠信理念,莫因貪小利吃大虧。
國外資本市場本來就充滿動蕩與質疑,無論是正在上市籌劃還是已經上市的中國服務外包企業,都應樹立上市不是目標而是新起點、以及上市不等于成功的理念,仍要提高警惕,嚴格遵守商業規則和誠信理念,并以此為基礎,提升自身資質、實力,積極應對誠信危機。
二是計劃上市企業可暫緩步伐,避免盲目投資,等待新機遇。
針對當前中國概念股集體受挫和股價下跌的大背景,齊海濤建議,擬上市企業暫時可持觀望態度,延緩上市進程,尋求合適的契機實施上市計劃。而且,在當前海外上市遇阻的情形下,企業可轉向在國內上市,同樣可實現融資的目的。
他還建議,企業在作出上市尤其是海外上市決定后,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充分研究海外上市規則,同時在企業內部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和清晰的財務制度,充分利用中國概念股的這段低迷期修煉內功,為下一步做好準備。
三是已上市企業應樹立危機意識,制定系統周密的危機公關方案。
對于已經上市的企業來說,要考慮聘請知名審計機構審核賬目,避免因財務數據偏差造成的指控。同時,還要認真對待各類財務報表,如果有條件應定期在公司網站上披露,以換取投資者的信心。
業內人士還提醒,盡快做好應對做空機構質疑的方案。一旦遭遇獵殺”,企業要迅速反應,啟動應急方案,公開回應和澄清,并通過披露詳盡的事實證據以及第三方調查報告等方式,有效開展反獵殺”,這樣才能逐漸獲得資本市場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