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職教基地七大改革成效顯著。一是改革資助政策,舉辦面向人人教育。在全國率先實施免費中職教育,免除職教基地內永川籍中職學生的學費。2011年,永川區相繼出臺了《關于印發重慶市永川區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暫行規定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對在永川就讀中職的區外戶籍學生在入學時與永川信息產業企業簽定定向培訓協議,畢業后到協議企業就業的學生,都施行免費中職教育。截至2011年底,重慶職教基地中職學生有32953人次享受到免費中職政策,永川區財政已撥付專項資助經費3300多萬元。
二是改革辦學體制,升華多元辦學格局。堅持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鼓勵引導社會資金進入職業教育領域,創新公辦民助”、民辦公助”、股份制”等多種辦學體制,形成了多元化辦學格局。2011年,采取民辦公助”方式,由重慶創思特科技有限公司出資、重慶文理學院提供師資,成立了重慶電信職業學院,專門培養電子信息和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急需人才;促成香港力勁集團與重慶工業高級技工學校達成合作辦學協議,雙方合作建立了重慶工業技師學院力勁壓鑄分院”,開辦短期壓鑄技術培訓和學歷教育。
三是改革投入方式,提速院校建設進度。近三年來,永川區通過實施土地成本價供給、基礎設施建到校園邊緣等優惠政策,投入近50億元幫助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重慶機電工業學校遷建至城市新區,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規模由3900人擴大到6300人,重慶機電工業學校規模由7100人擴大到9600人。同時啟動了永川職教中心新校區建設項目,建成后,鳳凰湖工業園區和服務外包園區內的職業院校將達到8所,職教學生將達6.2萬余人,為產業發展提供強勁人才支撐。
四是改革培養模式,深化校企合作辦學。為采取辦校入園、引企入校”的模式,將企業實訓基地建在學校,學校負責理論教學,企業負責實訓技能培訓。2009年,永川率先成立重慶市首個服務外包學院。2010年,遴選服務外包學院、城職學院、職教中心、經貿校等8所院校開展服務外包人才萬人培養工程。各職業院校都積極以永川、重慶產業發展為導向,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大力發展服務外包、電子商務、電子信息等專業。到2011年底,共培訓服務外包入門級人才6000人,中高級管理人才80人,為電訊盈科、萬國數據等12家服務外包企業落戶永川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五是改革教學形式,彰顯信息技術魅力。采取開放式人才培訓戰略,實現院校學生與企業員工的無縫過渡。各職業院校聯合永川區服務外包園區企業,建設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公共服務平臺”。該平臺集合在線培訓、信息共享、在線招聘等多項功能于一體,以電子平臺(e-learning)模式通過網絡進行再培訓。通過平臺分享服務外包產業資訊及知識,普及產業知識,提升學生對服務外包產業的認知。到目前為止,已有1000余人次完成了在線培訓。
六是改革辦學模式,助推產業快速發展。率先在重慶組建財貿、現代機電技術、農民工培訓三大職教集團,實現了由獨立辦學到集團辦學的轉變。啟動了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園校互動”辦學模式改革試點,在城校互動”辦學模式基礎上,探索園校互動”辦學新模式。已有7所院校先后遷入鳳凰湖工業園區和服務外包園區,形成了職業教育與產業經濟互贏共進之勢。
七是改革服務舉措,助力富農強區工程。以春暉農民工培訓集團為龍頭,在涉農職業院校建立農村勞動力培訓定點機構,已累計培訓320445人次。組織職業院校與雙竹鎮鳳龍村、南大街辦事處黃瓜山村等8個農村社區結成幫扶對子,幫助農民發展產業,提高收入;組織松溉職校與各鎮街共建晚熟桂圓栽培基地”、綠色花椒栽培基地”、科學養豬基地”、肥水養魚基地”,年創收達1億多元;實施千條魚”、千條鹿”、千頭豬”等三千”工程,輻射周邊近5萬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