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兩年,盡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機、人民幣匯率提升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中國服務外包產業依然保持了快速增長,為實現我國外貿行業 穩增長、調結構、促平衡”的目標,為擴大就業,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發揮了積極作用,并涌現出文思創新、軟通動力等超萬人規模的軟件服務外包企業。
為了引導和促進服務外包產業有序、健康發展,培育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中國本土服務外包企業,商務部會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中國進出口銀行等部委出臺了很多扶持政策,國務院也幾次發文,促進服務外包產業快速發展。未來離岸服務外包產業政策,一定不能全是大一統”的,抹殺差異性的政策。筆者認為政府有必要對不同發包市場進行分析,以差異化的市場促進策略,出臺扶持政策和鼓勵措施。因為只有差異化才能形成比較競爭優勢,由比較競爭優勢進行戰略化定位,進而提升競爭力。
一、全球離岸外包的四大區域市場
喬爾•韋納說過千篇一律的美國已經過去,現在是馬賽克式的
拼板。”當今的全球離岸外包市場也可以分為如下4個細分市場,即成熟市場(歐美市場)、日本市場、大洋洲市場與發展中國家市場。中國在軟件服務外包16年的發展歷程中,主要針對的是歐美(特別是美國)與日本市場,對澳洲與不發達國家市場的研究尚顯不足。
二、政府政策的運用
在國際競爭愈發激烈的世界,政府的作用不減反增,當競爭的基礎轉為創造和知識積累時,政府作為催化劑和挑戰者的作用愈加重要。
針對中國服務外包產業,通過政府有形之手的努力,我國的服務外包的競爭力將得以提升。在服務外包業中,政府的行為對產業競爭優勢的形成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通過拓展中國離岸外包市場,政府可采用的政策工具,如雙邊及多邊貿易談判、出口貸款、境外投資、信息和其他形式的公共投資,將傳統政府經濟學中公共物品的概念豐富并形成創新。
三、離岸外包不同區域市場的促進策略
制定區域細分市場的促進策略可通過如下六個步驟實現:
現對前述四個目標市場進行逐一分析
(一)成熟市場
歐美市場是印度和中國傳統離岸外包市場,印度人憑借先發優勢、文化及語言優勢、意識形態優勢,是該區域市場的霸主,有廣泛的策略選擇余地。中國企業在該市場的定位還只能算是一個市場追隨者,但已被印度視為市場挑戰者。
以美國市場為例,中美之間由于制造業等實物貿易產生貿易失衡;同時,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制度本身,決定了美國會經常地保持對其他國家在貿易項目上的逆差。因此,美國的貿易逆差是美元儲備貨幣功能發揮的必然結果。但美國實體經濟增長乏力,實體經濟所創造的價值無法滿足美國人高福利、高消費和兩場反恐戰爭開支的需要,從而導致美國財政赤字居高不下和高失業率。但是我們也應看到,美國經濟,特別是尖端科技領域依然具備高度生產力;美國文化更具企業家精神而非僵化;美國通過向全球吸引人才,并在美國式多元文化下重新整合所產生的創造力,確保美國仍將保持世界第一經濟大國地位和第一大離岸服務外包市場。
眾所周知,當一個國家身處巨大經濟困境中,它就很自然地會在貿易政策、外交政策和對待外國投資者的問題上變得更加保守甚至是具有敵意。事實證明,美國在保護美國敏感產業方面,對外國企業的阻止絕不會遲疑手軟。最能說明問題的一個事例是2005年,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了中海油對優尼科的收購。值得注意的背景是,2005年是全球貿易極度繁榮,中美關系最穩固友好的階段。
因此,制定針對美國的服務外包策略就要因勢利導,韜光養晦,抓住美國高失業率的機會。筆者認為,對于這一市場,政府應鼓勵和扶持中國外包企業,特別是已在美上市,具有一定國際化營銷經驗和跨文化管理能力的中國服務外包領軍企業,通過對美直接投資來開拓市場。鼓勵他們擴大在美國分支機構規模,通過雇傭美國當地銷售和技術專才,利用其專業知識,特別是人脈優勢,提高中國外包企業的在岸解決方案與咨詢的高端服務能力,為美國發包企業提供在岸外包。因為現階段我們在岸外包還以軟件測試和軟件開發的中低端服務為主,很少能涉足印度及美國本土企業參與的高附加值業務。
筆者認為,本土企業以直接投資方式來開拓歐美市場,還可獲得以下幾個好處:
1、拉動股價上升。東南融通事件后,幾家在美上市的中國服務外包企業股價持續徘徊或低于發行價,股價和市值平均縮水超過60%。只有各公司的外包業務有一個飛躍,營業額上升,方可走出中國股票被嚴重低估的困境。
2、提高并購的檔次。并購活動通常采用現金和股權交換結合的策略。目前過低的股價,已使得中國外包企業無法像前幾年那樣收購優質的美國公司。
3、根據軟件服務的自身特點,最終實現知識轉移,帶動國內軟件外包服務在全球價值鏈的上移。
政府還可通過對服務外包行業的企業家提供培訓和專家指導等方式,對外包企業開展跨文化經營的教育培訓,幫助企業打消保守、缺乏主動的意識,大膽雇傭美國本土員工。
(二)日本市場
日本軟件外包市場也是中國傳統的離岸外包市場。很多中國企業,包括中小外包企業,都有著豐富的對日接包實踐和經驗。特別是震后日本服務外包市場策略,很多專家都著有專文,如曲玲年《震后日本信息服務市場與對日服務外包》,在此不做贅述。
(三)大洋洲市場
該細分市場的主要發包國為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具有巨大的發包潛力。澳洲地廣人稀,但是經濟總量很大,旺盛的IT服務需求與人力資源短缺形成巨大的矛盾。十余年來的澳洲技術移民緊缺職業清單中,IT服務人員一直包括在內。
對于中國服務外包企業來說,基本還未涉足澳洲。現在僅有文思創新2009年在墨爾本建立了公司,現有本地員工百余人。澳洲服務外包業務基本上被印度Infosys、Wipro等壟斷。
為了緩解IT人力缺口問題,澳洲目前正與印度聯系,擬通過雙邊教育協定,通過課程定制等方式,對印度高校學生進行培訓,學歷被澳洲承認,學生畢業后就可赴澳工作。長此以往,中國開拓澳洲離岸服務外包市場將更加困難。
近來來,中國對澳洲直接投資活躍,澳大利亞國庫部統計資料顯示,2009~2010財年,經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批準的來自中國的投資申請總額為163億澳元。中國成為繼美國和英國之后,排名第三大的外國投資來源國。
如何將龐大的對澳直接投資與拓展澳洲服務外包市場相結合,中澳經濟是否可以超越簡單的資源需求供給關系,這也是澳大利亞政府和企業界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澳洲開始選擇服務貿易作為中澳貿易新的增長點。不久前澳大利亞總理吉拉德訪華,特別安排挑選了澳洲文思等澳大利亞本地服務貿易企業一同隨團。
為有效開拓澳洲服務外包及服務貿易市場,政府可通過雙邊談判,設立中澳服務外包論壇等形式,帶動中國服務外包產業進入澳洲市場;同時,對于已有的大量駐澳中資企業,可在商務部合作司的協調下,推動這些企業將自身的外包業務向中國外包公司發包,提供可控交付服務外包業務。
(四)發展中國家市場
建國以來,我國援外項目多以為受援國建設基礎設施,形成固定資產形式為主。目前,國家要求積極推進援外方式創新。對外輸出中國的軟件服務將是提高對外援助質量,并帶動中國高科技產品與服務走出去”新路。
對于發展中國家,政府可以通過中國進出口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展買方信貸促進中國服務外包業務,即國外客戶申請我國出口買方信貸,并以其所在國的銀行為其做擔保。在客戶獲得中國買方信貸后,中國服務外包企業從我國銀行收到款,開始為國外客戶提供軟件服務。在外包企業交付完成軟件技術服務后,國外客戶向我國銀行還貸。
中國服務外包企業,迫切希望政府出臺政策,幫助其在發展中國家通過買方信貸模式開拓離岸服務外包市場。同時,駐外使領館的經參處(室),也可以通過提供信息和人脈等方式,降低外包企業風險,拓展離岸外包業務。
四、結語
綜上所述,細分化策略對于進一步制定我國服務外包扶持政策具
有重要的意義。多樣性、差異化的政策工具的組合,無疑將提高政策的準確性和政策資金的使用效率。
目前,中國服務外包產業還屬于幼稚產業,因為在全球軟件服務產業的競技場上,企業規模只有達到兩萬人才具備參賽資格。包括文思創新、軟通動力在內的首批中國軟件外包企業已進入到突破萬人、接近兩萬人的臨界狀態”。中國軟件服務產業已到了爆發的前夜,中國軟件與服務的歷史性變革和轉型即將到來。
現在,我們更需要正視我們的困境和不足。根據邁克爾•波特的國家競爭力鉆石模型,較之制造業,中國的服務業發展起步晚,不成熟,中國的軟件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也不是很強。這些都制約了中國服務外包的發展。但環顧全球,凡世界貿易強國必是服務貿易強國,中國服務外包產業任重而道遠。
(作者為文思創新軟件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