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產業是一個創新型產業,如何為其創造一個良好的適應于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并且能夠與國際接軌的發展空間和環境,是西安市政府十年前就開始考慮的問題。市政府采取了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式,在宏觀決策、產業規劃、政策引導、基礎設施、關鍵項目建設等方面不遺余力地予以推動。而軟件園區的一級開發、招商引資、商務配套、專業服務、物業管理等事務則是由一家獨立的公司按照市場經濟規則來進行操作。這種體制一方面體現了政府前瞻性的產業政策導向,避免了政府操作環節的低效率;另一方面充分調動了開發企業的積極性,通過利益的激勵和市場競爭的壓力,提高了軟件園區的開發和運行效率,同時也提高了對軟件企業的服務質量。
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是以人才為載體,以知識和技術為要素的產業,它的發展總是伴隨著人的創造性的提高和創新能力的提高。盡管十年前,我們的認識還是初步的,但是能夠認識到,最能與西安的城市形態相吻合的產業就是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這一點確實是不容易的。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我們所走過的道路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符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因為軟件產業的發展通過人才的創新性勞動替代了大量的物質資源,使得城市財富的增長可以不通過大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作為代價。這其實就是一條節能減排、環境友好的新型經濟發展道路。
軟件產業是人才密集型產業,軟件產業發展的成功與否,最重要的是能否培養和引進足夠多的優秀人才。人才機制的創新一直是西安市政府推進軟件產業發展的重點工作。市政府連續三年組織軟件人才的全球巡回招聘,平均每年引進和吸納了1萬多名海內外IT人才到西安,大大緩解了產業發展所帶來的人才需求壓力。過去十年西安軟件取得成功在很大意義上是由于形成了一個比較健全的人才供應機制。
西安軟件產業的發展,從一開始,我們就堅持走國際化的道路。我們的出發點一方面是要把西安的軟件產業納入到全球軟件和信息服務的產業鏈條之中,特別是要搶抓全球服務外包轉移的歷史機遇,為西安在國際ITO、BPO業務上爭得一席之地。另一方面,我們走國際化道路是為了引進更多的創新要素,學習國外知識創新的經驗,為我們今后的自主創新奠定良好的基礎。十年間,西安共引進國外軟件公司2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強公司40家,這些公司為西安帶來了國際先進的技術、管理和創新的理念。形成了軟件出口和服務外包領域的產業優勢,同時也為這些企業的自主創新完成了資金、技術和人才的積累,自主研發出一大批應用軟件和嵌入式軟件產品,并打入國內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