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時期,加快發展服務業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不但要實現量的增長,而且要實現質的提升——
十二五”末,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將達到9120億元,相較于2010年約4400億元的數據,年均增長約達到12%。一頭連著轉方式、增加就業、擴大消費,一頭連著減少能源資源消耗、保護環境,服務業不但要實現量的擴張,而且要實現質的提升。實現跨越式發展,服務業如何走好升級路?
走好轉型路”,調整結構,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
公司從2004年進入第三方物流行業以來,年營業額以60%速度快速增長。”迅捷公司負責人何德仁告訴記者。從簡單的倉庫出租,到倉儲配送一體化,再到以信息技術為平臺進行資源調配,實現物流一體化,直到走向供應鏈一體化,短短幾年,迅捷物流公司就由傳統單一的物流服務轉變為現代物流體系,成為我省最大的專業化第三方物流企業。
在省物流協會秘書長桂漢明看來,適應新型工業化和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新形勢,實現傳統物流業向現代物流業的轉變,不僅是物流業自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需要,也是順應全省經濟轉型的必然之舉。
目前我省人均GDP已邁上3000美元臺階,正步入黃金發展期。當人們的衣食住行需求得到初步滿足后,必將進入以自身發展為目標的新階段,附加值高的服務業更受青睞。”省商務廳外商投資管理處處長項莉認為。
分析十一五”規劃發展目標完成情況可以看出,過去五年,我省服務業發展步伐相對緩慢,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年均下降1.3個百分點。服務業的發展以需求為基礎,不能揠苗助長,而要明確方向,突出重點。”有關專家認為,要實現十二五”服務業增加值翻一番的目標,要依賴現代服務業發展,尤其要從生產性服務業入手,實現突破性發展。這需要運用現代經營方式和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拓展新的服務領域,促進行業結構優化。
比如物流業,據省物流協會的一份調研報告,目前我省絕大部分物流企業從事基礎性服務,運輸和倉儲仍是主要業務,配送和裝卸搬運等低附加值服務較普遍,做高附加值物流服務業務如流通加工、信息處理的企業不多。這說明服務業內容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應該向提供高附加值服務轉變升級。
走好強龍路”,扶大扶優,培育牽動力強龍頭企業
過去五年,徽商集團一批有影響力的項目紛紛落地。徽商鋼材市場建成并投入使用,去年實現吞吐量200萬噸,年加工剪切量達30萬噸。連鎖網絡初具規模,名優特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項目、農村連鎖經營項目等積極推進,萬村千鄉、農超對接等項目均取得階段性成果。
像徽商集團一樣,各地服務業企業獲得較好發展,得益于良好的政策環境。優化政策環境,發揮政策的導向作用至關重要。
拿服務外包業來說,2009年初省政府下發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意見,未能明確設立服務外包專項扶持資金,合肥示范城市的促進政策去年3月才剛剛出臺。省商務廳有關部門負責人說:這使得服務外包企業能獲得的政策扶持很有限,企業承接服務外包的積極性下挫,更使得我們在與周邊先進的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的競爭中處于劣勢,給服務外包招商引資工作帶來較大困難,甚至本土外包企業受外省優惠政策的吸引也在流失。”
當前,有些城市服務業發展趨同,產業結構布局類似,凸顯不出城市經濟布局的差異和個性,制約了現代服務業核心資源的形成。對此,業內人士指出,一方面,服務業規劃考慮特色資源和分工,明確行業發展重點和支持方向,逐步形成有利于服務業發展的產業政策體系是必須。另一方面,要以加強高端服務業供給能力為重點,培養一批有典范效應、產業融合發展的龍頭企業。
著力培育我省服務貿易重點企業和項目是今年的重點工作。”省商務廳服務貿易處副處長李慶宏說,將全面調研服務貿易企業發展情況,摸排特色領域、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加強服務和支持,爭取在有增長潛力和比較優勢的企業和項目上取得突破。十二五”期間,將優先保障重點商貿流通企業發展用地,以及加大對大型商貿流通企業在倉儲、物流等設施建設和加工能力建設、技術改造等方面支持力度。
同時,政府投入力度也需加大,逐步增加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和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重點支持服務業關鍵領域、薄弱環節。特別是強化金融政策支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對符合條件企業的銀行授信額度和貸款支持力度。
走好開放路”,借船出海,提高服務業國際競爭力
金融危機推動了全球綠色經濟興起,我省服務貿易企業借船出海意識增強,走出去”熱情高漲。但與發達地區比,我省服務貿易尚處在起步階段,仍面臨國際競爭力不強、結構不合理,服務和促進體系相對滯后、人才短缺等問題。
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可以抓住新一輪服務業跨國轉移的重大機遇,提高區域承接世界服務外包的能力,可以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提高區域制造業在國際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省商務廳一位負責同志對記者說。
數據顯示,我省2006年服務貿易總額只有6.2億美元,到2010年已達到20億美元以上,年均增長34%以上。全省服務貿易結構也由傳統領域向新興領域拓展,旅游、建筑及相關工程服務等傳統服務貿易領域穩步增長,金融、計算機和信息通訊、商業服務領域增長迅速,專有權利使用、咨詢新興服務貿易領域的出口實現零突破。
服務業發展,離不開更高層次地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這其中,服務外包已然成為新的增長點。截至2010年12月,我省已有服務外包企業近200家,已建成以1個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為龍頭、3個國家級服務外包示范園區為支撐和2個省級服務外包示范區為增長點的發展格局。在服務外包產業招商引資上也成績斐然。世界物流業巨頭UPS亞太區共享服務中心項目落戶合肥,是我省服務外包產業引進的首家世界500強企業。
加快服務外包發展,是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縮小與先進地區發展差距的重大機遇。但一些地方政府還存在重實業輕服務的傳統思想,迫切需要更新觀念。”項莉說,也存在全省服務外包人才基礎薄弱,有影響的服務外包大企業缺乏,示范城市離岸服務外包總量偏小等掣肘因素。因此,完善和落實服務外包促進政策,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加強人才培養,推進招商引資刻不容緩。爭取在5年內,將我省打造成為全國服務外包人才培訓高地,初步形成多個在全國具有強大競爭力的服務外包優勢產業。加快培育一批國家級和省級服務外包基地,使我省成為國際服務外包的重要承載地。”(鄭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