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政府信息化已經超過20個年頭,以十二金”為代表的電子政務建設取得了不菲的成果。信息化業務系統快速推進,電子政務得到深入發展。同時總體規劃不能完整落地、概念原型多而生產系統少、部分應用的產出投入比值低等問題制約了電子政務的發展能力,后期縱向業務系統林立,系統的整合共享、安全規范的外包服務成為電子政務推進的主要障礙和熱點問題。
近年來,北京市海淀區通過統籌資源集中管理,實行電子政務基礎設施精細化外包,推進集約建設、規范運維、資源消費、應用服務化”理念,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
標準先行,奠定外包基礎
海淀區位于北京市區西北部,區域面積為430.8平方公里,約占北京市總面積的2.53%,豐富的科技、教育、文化資源為海淀電子政務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電子政務建設緊緊圍繞數字海淀”目標全面推進。作為數字海淀”的建設核心,海淀區信息資源服務平臺建立了面向全區信息資源服務的基礎支撐體系,以一個集中的物理機房環境為載體,搭建了包括網絡系統、主機系統、存儲系統、安全系統、備份系統以及軟件支撐環境(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政務資源目錄和接口)在內的、全區統一的信息系統基礎支撐環境,改變了信息系統建設各自為政、重復建設的局面,解決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問題,為實現全區電子政務資源的統一規劃、統一配置提供基礎保障。
基于資源服務平臺,海淀區推出了集采購、租賃及運維服務于一體化的整體外包建設模式。外包服務以SLA(服務級別協議)為標準,改變了過去項目交付評審的驗收機制,有效地降低了政府投資風險,控制了服務水平。各委辦局的信息化建設模式實施由任何一個應用都需要從底到頂建設,轉變成應用建設方只需要將注意力集中在業務和應用本身,剩下的則是一整套標準流程。
聚集政務要素,細化外包服務管理
為避免傳統電子政務建設大而全、小而全”的規劃模式,海淀區立足科學發展觀,整合電子政務創新要素資源,推進開放標準落地,促進各類企業研發自主創新的電子政務要件,結合自身情況借鑒國際最佳實踐,采用精細管理思想,探索出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服務外包管理模式,建立起一套安全規范的外包服務體系。
一是建立完善的外包服務管理模式。海淀區獨創三層六步、五清四表”的電子政務要件梳理方式,將區域電子政務業務劃分成十二個領域,確定不同業務領域的外包服務模式。通過自行運維、混合外包、全面外包三種形式,確定外包服務范圍和內容。進一步精細化外包服務需求,確定服務商采購條件,定期招標確定各業務領域的外包定點服務商,引進具有特色業務優勢的高端企業參與電子政務建設。
二是制定外包服務監督評價機制。對人員狀況和服務成本效益進行了綜合評估,制定了詳細的服務質量評價機制,對服務質量進行月度、季度、年度考核,采用專家驗收論證和服務對象滿意度調查(評價表)結合的方式,充分體現了全過程精細管理的思想。經初步形成了運維外包廠商利用IT運維支撐系統提供日常IT服務,信息辦通過運維服務合同對服務工作進行過程管理和效果評價的局面。
二是推行外包運維管理平臺。通過信息化手段將外包運維服務的全生命周期流程納入精細化管理,借助ISMS(信息安全管理體系)按照策略(8項)、程序(21類)、文件(66套)三級管理模式,識別第三方活動過程中的服務質量、信息安全、可持續性、風險級別等要素,明確各方責任和要求,建立IT運維服務對外統一接口,實現外包服務數據、信息和知識庫的共享,規范服務內容與流程,全面掌握資產的配置信息和故障率、掌握外包商績效和商務情況、掌握技術服務人員的工作績效和能力,了解IT環境的薄弱環節,便于實施有針對性的防護工作,掌握IT資產的狀態以及更新改造的依據,按照工作需要對運維流程進行優化調整。
三是規范外包運維費用預算標準。根據海淀區運維管理以及規范外包服務機制的現狀,按照資產比例系數法統一預算口徑,明確運維內容,采用運維工作量法計算運維費用,使預算編制更加科學化、合理化,從而有效利用財政資金,保障電子政務信息化運維工作正常開展,明確運維服務費用預算和執行控制的流程。
四是開展外包服務持證上崗。海淀區綜合考慮外包服務特點,結合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制定了細致的外包服務人員考核測試方案,每年開展外包服務資格認證考試,對測試合格的外包服務人員頒發海淀區運維服務從業資格認定證”。在信息化運維中逐步推廣持證上崗”方式,規范電子政務運維,推動信息化又好又快、可持續性發展。
成效初現,轉型云時代
通過ISMS和ITIL兩大世界領先的IT服務管理標桿,海淀區在電子政務外包管理上一方面做到了精”,即切中要點,抓住運營管理中的關鍵環節;另一方面做到了細”,即管理標準的具體量化考核、督促和執行。目前,海淀區已實現區內72家委辦局、29個鄉鎮和113個社區的業務聯通;126個區級應用系統無間斷運行和系統間數據共享;通過流程再設計和事務梳理,實現了各部門256項為民服務事項聯合辦理,并為業務流轉提供了統一的出入口。
電子政務信息安全得到保障,政務網絡運行穩定,信息化資產清晰完整,各應用系統歷年來保持運行良好的態勢,未發生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從管理角度看,做到了有效管理、權責分明、反應迅速;從技術角度看,各項安全控制措施實現了合理規劃、科學運用、持續改進,集約化精細管理優勢顯著。
精細化服務外包也提高了政府資金的使用效率,按照產出系統數量的平均值粗略測算,單系統平均投資在50萬元左右。經專業部門評估,僅硬件設施采購和運維專項,資源服務平臺以2000萬投入實現了原本需求2億多元的投資需求。精細化服務外包實現了花小錢、辦大事”。
著眼未來,海淀區將繼續深化精細化外包服務管理的理念,按照基礎設施即服務”、平臺即服務”、軟件即服務”的云計算模式,以資源服務為主線,以外包和運營為抓手,深入政府私有云服務平臺的建設途徑,繼續精細化服務外包內容,實現海淀區信息化資源的虛擬化服務和運營,進一步整合發展資源,構造自主創新產業鏈,引導IT產業變革,推進網絡設備、網絡運營、中間平臺以及各種云應用構造完整的云計算產業外包服務鏈條,帶動北京乃至全國信息技術產業的整體提升。這樣將實現海淀區信息化建設和管理模式的重大變革,以政務服務領域的變革推進公共服務領域和企業服務領域的變革,推動海淀信息化全面向云時代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