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對信息化的依存度大幅增長,公眾對政府信息服務的需求日趨迫切,這些都對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讓電子政務運維管理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戰。我省相當一部分政府部門的電子政務核心業務系統已進入應用維護階段,但多數部門處于初級的運維管理狀態,在運維管理模式、管理規范、管理流程和技術支撐方面,還沒有構建起一個綜合的運維管理體系。對網絡、設備、系統、用戶的管理和服務是分散的、不關聯的,沒有實現數據、信息和知識庫的共享,沒有實現規范化和流程化,因此管理和服務是粗放的、低效率的,這種管理模式越來越難以適應政務信息化的發展要求。電子政務外包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一條途徑。
電子政務外包是將政府電子政務規劃、建設、運維等過程中的某一個或幾個環節交給專業第三方機構完成。因此電子政務外包按內容分為規劃咨詢外包、建設外包和運維外包。我省電子政務建設外包市場相對成熟,電子政務建設項目基本實現全部外包,而運維外包正在探索中,管理咨詢外包則還處在起步階段。目前,我省電子政務運維服務外包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對電子政務運維服務外包的認識不到位。相當部分的政府部門擔心外包后管理和費用失控,業務數據失密,形成對外包企業的依賴,外包導致本部門或者個人飯碗不保,信息中心等部門空殼化和邊緣化等,對外包態度不積極甚至抵制。但所有外包都是有風險的,關鍵在于提高部門運維外包管理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以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做好運維工作,讓政府解放自己,做好政府該做的事。二是產品和服務供求關系不平衡。三是電子政務帶動信息產業和自主創新發展的潛力還沒有完全發揮。此外還存在著外包企業服務能力不足,政府部門外包管理和風險控制能力有待提高,相關政策規范亟待完善等問題。
這些問題若得到有效解決,將實現企業和政府雙贏,不僅降低電子政務運維外包風險,發揮電子政務建設效果,亦將帶動和引導現代信息服務業的發展,否則,將制約外包市場發展,電子政務也將面臨巨大風險。推進我省電子政務運維服務外包應解決好以下問題:
一是轉變相關政府部門職能,科學發展電子政務運維服務外包產業。進一步提升電子政務運維管理的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水平,建立政府和企業之間新型信息化合作伙伴關系。建議加快信息中心等部門的轉型,由傳統的網絡維護、需求分析、項目建設與推廣管理轉向信息化統籌規劃、信息資源管理、項目整體管理、核心業務運行風險監管、安全保密督查、政府決策支撐、業務流程優化、政府管理創新支撐,提升全局性大系統建設和政務信息化支撐等領域的管理能力,強化信息化管理的政務職能,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水平。
二是研究制定電子政務運維服務外包扶持政策。建議在對政府部門和運維服務外包企業開展調研的基礎上,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創立電子政務運維外包公共品牌,有效地整合和配置各主要軟件與外包企業的公共技術服務資源,促進產業資源共享與高效利用。建議財政、稅收、知識產權等相關部門聯合制定扶持政策,引導并扶持成立地區性電子政務運維外包產業聯盟”,對企業進行政府業務架構和行政管理知識培訓,建立運維服務企業準入資質和退出機制,設立統一的運維人員上崗資質要求,鼓勵優先為政府提供服務,發揮電子政務帶動信息產業自主創新發展的潛力,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三是研究制定電子政務運維管理規范、運維管理知識體系以及服務外包監督管理機制。做出外包決策不僅僅是為了獲得市場化專業服務,更是一個戰略性決策。外包的基本原則是,當所提供的服務轉移時,問責制仍然必須掌握在甲方的職權范圍內。甲方必須確保風險得到管理,外包企業才有能力持續交付價值。因此,運維管理規范的制定及執行的所有權必須掌握在甲方的職權范圍內。因此,建議開展電子政務運維管理規范、運維費預算標準、外包管理辦法和運維費管理辦法的研究制定工作,加快出臺服務外包標準,制定運維和外包監督評價機制,嚴格劃分外包管理責任,建立運維重大事故問責制和重大問題質詢制,核心政務系統的風險管理機制等。
根據電子政務運維管理規范,要求各部門梳理運維工作涉及的信息系統、軟硬件資產等對象,做好與財政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銜接,為運維費用的編制、申請和審核提供支持;開展電子政務運維管理風險大檢查;適時開展電子政務運維規劃和運維管理工具軟件的試點工作,為政府部門開展電子政務運維與外包管理積累經驗;規范運維管理軟件的選型、采購和測試工作,扶持運維外包企業和運維管理軟件開發企業的成長與發展,推動我省電子政務發展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