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17 日,東軟集團發布公告稱,正在討論與大連華信計算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連華信")通過合并方式進行重大資產重組。這一消息讓業界振奮不已,分析人士認為,國內首個規模超2萬人的外包巨頭將誕生,可以與印度的軟件外包企業一較高下。
然而,僅僅過了十天,東軟集團于2 月27 日再次發布公告,稱因為大連華信方面的原因,此次并購將終止。從巔峰到谷底,這一國內軟件外包業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并購案,就此宣告流產。
并購失敗原因為何?
一直以來,東軟占據著國內軟件外包行業老大的位置。而大連華信緊隨其后,是國內排名第二的軟件外包服務商,這家注冊資本高達15000萬元人民幣的企業多年來從事對日軟件外包業務,NEC、NEC軟件、NTT DATA、日立軟件等都是其客戶。雙方合并未能成功,讓業界深感遺憾。
東軟集團發布的公告中來提到:"大連華信認為在當前嚴峻的經濟環境下,業務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難以保證對未來業務發展的期待,大連華信提出終止本次合并事項。"看來并購失敗的主要原因在大連華信。但計世資訊副總經理曹開彬卻認為,這份公告里的說法不符合邏輯,如果大連華信真的受到經濟危機影響,不敢保證未來業務的發展,應該是更希望并購成功才對,而不是主動終止這次并購。
因此,他推測此次并購沒有成功的原因可能有兩方面:一是雙方未就收購的價格達成一致,二是雙方對并購后大連華信的未來走向存在分歧,尤其是在業務和管理層方面。
東軟集團在公告中還保證,"3 個月內不再就與大連華信通過合并方式進行重大資產重組事項進行商議、討論。"這一保證似乎暗藏玄機,3個月內不商議并購,那3個月之后呢?是否還有牽手的可能?
對此,曹開彬表示,就像微軟收購雅虎一樣,東軟與大連華信再度聯手,將并購的故事演繹下去并非沒有可能。當然,這一并購最終能否成功,取決于雙方的態度及是否能就各自所需的利益談攏。
并購或引發連鎖反應
雖然東軟和大連華信這次并購以失敗的結局告終,但仍對業界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曹開彬認為,這一并購或將引發一系列后續反應,甚至是引發新一輪的并購潮。在當前的經濟危機中,很多規模較小的外包廠商一樣也遇到了經營難題,這就給一些大的軟件外包廠商提供了整合的機會。
但以大連華信來說,并不是非東軟必嫁不可。就算雙方交易最終告吹,也不排除其他軟件廠商會向其遞出橄欖枝,比如中軟集團、浪潮集團等。這些企業雖然在外包業務方面與東軟有一定差距,但依靠整個集團的雄厚實力,將大連華信收入囊中以強化自己的外包業務,也是可行的。
此番并購,還在某種程度上引發了軟件外包城市之間的一場明爭暗斗。無論是東軟,還是大連華信,能夠爭取到如此規模的軟件外包企業,對現在正大力發展軟件外包產業的城市來說,都是一張很重要的王牌。有傳聞稱,在東軟與大連華信的并購中,一些地方政府似乎也充當了幕后的推手。不管這一傳聞是否屬實,各地政府發展軟件外包產業的決心確實勢不可擋。
以重慶為例,這一原本在軟件外包領域并不占優勢的城市現在也開始主打外包牌,還專門就《重慶市軟件及信息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規劃》進行公開招標,重慶市信息產業局局長沐華平稱:"這不是一次簡單的招標,而是一次對重慶發展意義重大的行動".最終安永(中國)企業咨詢有限公司以318萬多元人民幣的金額成功中標。雖然這一金額并未最終確定,但愿意用幾百萬來專門就一個行業的發展來進行規劃,重慶在軟件外包方面的投入力度可見一斑。
重慶只是后起之秀,對大連、沈陽這些具有良好的軟件外包傳統和氛圍的城市來說,能夠多一些像東軟、大連華信這樣的企業,對整個城市的形象和發展不只會起到很好的帶動作用,還能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國務院在《關于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問題的復函》中明確指出,"中央財政對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給予必要的資金支持".當然,政策和資金支持只是外力。軟件外包企業和城市要想從激烈的競爭中勝出,還需要加強內功,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