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備份及災難恢復的外包在銀行界已大勢所趨,銀行如何接過外包主動權,這成為銀行業務持續管理的關鍵所在。
前不久,中金數據系統有限公司副總裁陳天晴在一次公開發言中曾提出災備外包的四大理由:第一,自己干不了,肯定要外包。第二,自己干不好要外包。第三能干,但是花錢更多,質量還不好,現在講效益,也是需要外包。第四,自己能干,也能干好,但是有更多事要干,也要外包。
利用外部資源,陳天晴認為這才是外包的核心要義。目前,災備外包的趨勢日漸明朗,選擇外包的銀行也有所區分。
“大型商業銀行大多考慮自建災備中心,中小型銀行則考慮采用外包模式建設災備中心。” 在今年7月召開的第二屆中國災難恢復行業高層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處長郭明全對目前銀行災備建設的情況做了這樣的描述。
災備、外包—為了踏實
如果說2005年是災備啟動年的話,那么2006年可以稱為銀行災備建設的元年。
包括中國進出口銀行、廣東發展銀行等多家中小商業銀行開始實施災備恢復系統,其中中國進出口銀行于2006年年初通過外包的方式將災備中心建在了上海,而廣東發展銀行同樣以外包的方式組建了自己的災備中心。
相對于國有大型銀行來說,中國進出口銀行的業務數據較少,其營業網點分布也少。目前在國內設有 8 家營業性分支機構和 5 個代表處,在境外設有東南非代表處和巴黎代表處,同時,該銀行與 140 家銀行建立了代理行關系。
基于這樣的特點,中國進出口銀行開始探尋適合自己的災備建設。早在2002年,中國人民銀行下發文件,提出保持銀行連續性的要求,從這時開始,中國進出口銀行信息科技部總經理王云生便開始關注災備及業務持續管理。
在建立災備中心之前,中國進出口銀行做了大量前期準備工作。直到2005年,該銀行信息科技部開始研究制定“十一五”信息化發展規劃,并將災難備份中心建設作為其中的重點研究項目。
與中國進出口銀行類似的,總部設在廣州的廣東發展銀行的規模也相對較小,目前在全國有26家分行、500多個局域網點,業務主要分布于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渤海地區。
2003年,廣東發展銀行完成了全行數據大集中,并開始考慮災難備份中心的建設。
在廣發行做災難備份中心整體規劃時,該行科技部處長鐘展東算了一筆賬。若是由廣發行自建災備中心,需要建大樓、裝修機房、購買相應的軟硬件,這樣以來,投入可能在一個億左右。
“如果外包出去的話,費用比自建劃算。同時,從時間成本來看,自建災備中心,從前期啟動到實施最少需要18個月,如果一期工程沒有很好控制,時間會延續得更長……”一番綜合分析下來,廣發行決定把災備中心建設外包出去。
外包范圍、內容—規劃清楚
就像決定是否外包一樣,將哪部分外包也是由銀行自主的。若是將災備中心的建設外包,銀行還必須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同城備份數據還是異地備份,或者既要建立同城數據備份又要建立異地備份中心。同時,災備中心的運營包括平常的演練等都需要在前期做好規劃。
“外包從來都沒有全部外包的”,在陳天晴看來,將哪一部分外包最終取決于銀行自身的規劃。銀行的業務持續管理依賴于IT手段,將災難備份與災難恢復的外包并不等同于將核心業務的外包。
陳天晴認為,銀行根據自己的資金及相關的業務持續管理要求可以選擇將災難備份中心的硬件設備外包,或者廠商建設外包,或者廠商建設與硬件設備都由第三方公司來做。同時,在災備中心建成后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決定是由自己進行運營管理還是交由第三方公司。
據介紹,中國人民銀行將大樓的微機維護外包出去,第三方公司成立了專業維護小組,人行有關負責人通過該組組長所提交的數據就能了解微機的維護情況,此外,人行還將局域網交給第三方公司來做。
采取外包方式建立災備中心時,銀行通常通過嚴格的合同來約束第三方災備建設公司的相關服務,但銀行把災備中心外包給專業公司涉及到數據安全問題。
運營管理—接過主動權
如何進行災備管理運營,諸如審核、更新、維護災難恢復預案,在災難發生時如何進行切換,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技術總監劉軍看來,剛開始實行災難恢復業務的企業單位迫切需要這些方面的指導。
據陳天晴介紹,外包災備中心建設是基于生產中心之外的業務,災備中心建成后,目前,銀行對災備中心的運營多停留于硬件的日常維護。中國工商銀行在運營方面走在了前列,已經達到5、6級左右(災備恢復的級數劃分,最高級是7級),即整個計算機系統處于就緒狀態,也就是說,IT設備的電源與網絡是接通的。
將災備的運營外包,第三方服務公司的服務能力十分關鍵。廣發行的鐘展東表示,服務商的隊伍建設,數據中心與生產中心的地理位置與間隔距離、對突發事件的應急技術與能力都是需要考慮的。在外包給服務商之后,建立對服務商質量評估分析制度。
鐘給出幾點建議:簽訂嚴格的服務范圍和服務水平合同,并對服務商進行實時現場考核與審計;同時,根據實際情況的變更,即使調整數據中心的管理;通過定期的演練去考核服務商的應急恢復能力;另外預案要便于應用,便于銀行領導了解學習。
據中國進出口銀行有關人士介紹,該行在對災備中心驗收之前做了這方面的計劃,確定數據準確無誤,同時,在平常會不定期的進行模擬演練。
在項目進行期間,銀行也絕不是袖手旁觀。鐘展東在總結銀行對災備中心項目的管控時提出兩點:首先,銀行需建立多層次、多方面的監理制度,這便于權責明確,做到組織嚴密;另外,銀行相關人員要穩定,生產中心需要有一套嚴格的生產管理制度,并與服務商的外包災備中心生產管理制度相配套和協調。
外包自己無法做的或者無法做好的部分,在管控好災備中心及其運營的外包后,銀行的成本能大幅度縮減,通過外包隊伍也能將災難數據備份與業務持續做得更專業,將銀行災備中心及運營外包正陸續走向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