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廣州開發區赴港舉辦現代服務業投資推介會。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題舉辦推介會對該區來說還是第一次,客商反響熱烈,一午就簽了15個大項目。
目前,廣州開發區已規劃建設了綜合研發孵化區、商務區、總部經濟區、金融創新服務區、創意產業園區、國家服務外包示范園區、會展物流園區等,初步形成了“七位一體”的現代服務業聚集區新格局。
市委常委、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蘿崗區委書記薛曉峰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這次解放思想大討論中,廣州開發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緊緊抓住新一輪全球產業轉移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加快轉移的戰略機遇,發揮自身先進制造業密集等特有的比較優勢,主攻知識密集型生產性服務業,建設現代服務業聚集區,努力走出一條與老城區錯位發展、協同促進、獨具特色的高起點發展現代服務業之路,在推進本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同時,力爭建設全省發展現代服務業高地,為全市現代服務業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前三月引進13個服務項目
經過23年的建設發展,廣州開發區聚集了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25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達101家。2007年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2451.34億元,實現工業利潤239億元,分別占全市的1/4和近1/3,成為廣州主要支柱產業如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精細化工、食品飲料等的重要集聚地。
薛曉峰很顯然對這些并沒有感到滿足。他說,廣州開發區目前正處于建立現代產業體系,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關鍵時期。要通過調整和優化,提升“開發區制造”,推動“開發區創造”,拓展“開發區服務”,形成制造業“四肢強壯”、科技創新“頭腦靈光”、區域總部“心臟有力”,各類服務業“無微不至”的產業體系,不斷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
依托自身發達的現代制造業,廣州開發區現代服務業發展動力強勁。發達的制造業對于物流、金融、電子信息化乃至前端的研發、設計都會產生內在的強大需求,與現有支柱產業密切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加速向廣州開發區聚集。據了解,去年,廣州開發區新引進服務業項目41個,今年1~3月,又新批外資服務項目13個,現在在談的項目有48個,涉及總部經濟、服務外包、工業設計、檢測認證、商業連鎖、會展物流、專業市場等領域。
“我們積極采取產業鏈招商、以商引商等有效策略,大力引進與現有支柱產業密切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薛曉峰表示,廣州開發區正在規劃建設商品檢測認證產業園區,積極培育工業設計、建筑設計、策劃咨詢等產業,促進產業價值鏈條向前端的研發、設計和后端的品牌、銷售等環節延伸。
年投5000萬建服務外包示范區
廣州開發區23年來累計實際利用外資80多億美元,廣州開發區以區內已落戶的跨國公司網絡為基礎,積極推動跨國公司從制造業轉移向服務業轉移轉變。
目前,該區設立了服務外包發展專項資金,區財政每年預算安排5000萬元人民幣,支持服務外包企業的項目建設和業務拓展,現在已有15個國家(地區)在該區設立服務外包企業53家,投資總額約1.68億美元,并逐步形成了軟件設計與服務、研發設計、金融創新服務、商品檢測認證、咨詢管理、現代物流等優勢行業。
高起點打造現代服務業聚集區
去年3月起,廣州開發區以廣州科學城為主要載體,集中力量加快規劃建設綜合研發孵化區、商務區、總部經濟區、金融創新服務區、創意產業園區、國家服務外包示范園區、會展物流園區等,初步形成了“七位一體”的現代服務業聚集區新格局,為促進高附加值現代服務業集群化發展提供了一流的承接載體。其中,建成和在建孵化器面積近100萬平方米,形成了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孵化器集群,科學城先后被列為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國家新材料產業基地、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區。同時,啟動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建設,規劃建設100萬平方米的科技企業加速器,為高成長性科技企業提供產業化場所。
2007年,廣州開發區科技發展項目資助經費由上年的3000萬元增加到1億元,今年又進一步提高到3億元,企業自主創新明顯加快。目前全區已集聚280多家各類研發機構,同時引進了70多家風險投資、法律、會計等中介服務機構。今后,廣州開發區將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加快制定創業輔導、科技擔保、人才引進、科技企業加速器等政策措施,支持廣州技術產權交易市場建設,使創新體系更加貼近科技企業創新的需求。
謀劃穗港澳現代服務業合作區
港資企業占廣州開發區外資企業的總數的50%,廣州開發區與港澳在現代服務業領域合作空間十分廣闊。薛曉峰透露,廣州開發區將緊緊把握省委提出的深化粵港澳合作的歷史機遇,積極謀劃在廣州科學城設立穗港澳現代服務業特別合作區,構建粵港澳尤其是穗港澳現代服務業合作的重要基地,在優化提升制造業的“前店后廠”合作模式的基礎上,向服務業的“前店后樓(寫字樓)”合作模式延伸,構建“港澳接單——廣州服務”或“廣州接單——港澳服務”的服務業合作發展新模式。
廣州開發區將大力引進港澳金融機構,支持港澳金融機構擴大在穗業務,把廣州開發區建設成為香港金融后臺服務區。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