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全市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工作會議上,市委副書記、市長夏耕指出,大力發展服務外包將成為今年新一屆市政府的一項重要任務。他強調,國內部分城市搶抓先機、率先發展,為我們樹立了學習和趕超的目標。全市要轉變觀念、高瞻遠矚,激發青島市后發優勢,奮勇開拓,奮力趕超,努力實現全市服務外包產業跨越式發展。
國內背景:
當前,國家已將服務外包產業作為擴大服務貿易和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重點。2007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大力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提高我國服務業發展水平”。國家在“十一五”規劃中,也明確作出了“建設若干服務外包基地,有序承接國際服務業轉移”的戰略部署。
在國家的宏觀政策指引下,目前國內部分城市搶抓先機,紛紛把服務外包作為新一輪對外開放的突破口。上海市提出打造“中國服務外包之巨人”戰略計劃,大連市提出建設“中國IT外包中心”的戰略口號,西安市提出打造“中國服務外包之都”的戰略構想,成都提出打造“中國的班加諾爾”的戰略定位。此外,蘇州、南京、無錫等也開始采取措施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
青島能否抓住服務外包這一開放的“升級版”,盡快融入全球服務業發展潮流,直接關系到青島未來經濟結構的優化與否,關系到下一輪青島在沿海開放城市中競爭實力的優劣。
雖然沒有搶到第一波發展先機,但現在起步還為時不晚。有關調查數據顯示,世界信息技術外包將以近6%的年復合平均增長率增長,到201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800億美元;業務流程外包將以10.9%的年復合平均增長率增長,到201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7100億美元。而目前,前者只有約3%、后者只有約1%進行了離岸外包;可見,未來離岸外包市場潛力巨大。
面臨洶涌而來的服務外包大潮,面對經濟轉型升級的難得機遇,青島如何才能抓住機遇,怎樣盡快“破題”?這將成為下一步全市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課題。
國際背景:
近兩年,“服務外包”迅速成為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高頻詞匯。那么,到底什么是服務外包?為什么會產生服務外包大潮?
在去年召開的全省服務外包大會上,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主任朱曉明用一句簡單的話點出了服務外包的實質:“做你做得最好的,其余的讓別人去做。”通俗來講,服務外包就是企業把自己的非核心業務外包給其他企業去做,以達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之目的。
舉例來說,美國現在有許多會計師事務所把一些程序性的工作,如數據輸入、納稅申報等,都外包給印度或者澳大利亞的企業(那里的工人薪金遠低于美國),自己則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客戶溝通、財務方案設計等創造性業務上。這樣一來既降低了成本,又可以集中力量開拓新市場。
這只是服務外包業其中的一個亮點。實際上,除了會計行業,現在美歐、日韓等發達國家在信息技術、人力資源、金融保險、物流、醫療等諸多領域,都已開始向發展中國家大規模轉移。服務外包已初步形成了兩大形式:一是信息技術的外包,簡稱ITO;二是業務流程的外包,簡稱BPO。相對于傳統的ITO來說,當前BPO來勢更為洶涌,成為今后服務外包發展的主要方向。
托馬斯·弗里德曼在其著名的《世界是平的》一書中,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描述了各個領域的服務外包場景。其中,在一家叫做“24/7”的印度呼叫中心,他看到1800多名年輕的印度工作人員,通過電話用熟練的美語或者英語為消費者處理各種事情,如幫助某航班的乘客尋找丟失的行李、為戴爾消費者提供電腦故障咨詢等等。這些電話都是通過衛星和海底光纜轉接過來的。所以,當一個美國客戶打通電話時,他根本想不到是地球另一端的印度人在為他服務。
通過這些例子,我們不難發現,與第一輪制造業轉移一樣,跨國公司將部分業務流程外包到發展中國家,也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分工日益細化的結果,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跨國公司的服務外包也是無奈之舉,一旦開了頭就會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一發而不可收。”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在對跨國公司進行了一番“打探”后表示,當前全球化競爭日益加劇,跨國企業面臨著成本、速度和物流等方面的壓力,而把其中的部分服務環節外包出去,可以讓企業再次實現輕裝上陣。
經濟轉型升級的“綠色引擎”
服務外包可以提高外包者的競爭力,對承接者又有什么意義呢?
實踐已經證明,承接服務外包是發展現代高端服務業的重要途徑。服務外包業具有信息技術承載度高、附加值大、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吸納就業(特別是大學生就業)能力強、國際化水平高等諸多特點。
來自世界著名調查機構IBB公司的調查數據顯示,制造業來料加工的增值部分大約都是總規模的2%-3%,最高不超過5%,而服務外包的國內增值幾乎是100%。從收益上看,同樣金額的出口,服務外包對中國經濟的貢獻是來料加工的20倍以上。相反,服務外包單位GDP所消耗的能源,卻不到制造業的20%!這兩個“20”形成的鮮明對比,充分顯示出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極大優勢。
正是瞅準了服務外包的潛在能量,印度、愛爾蘭、巴西、墨西哥等國家和地區,紛紛把服務外包作為提高國家競爭力的戰略性產業。尤其是在信息技術外包方面,印度可以說是占盡先機,憑借其語言、技術和文化優勢,一舉成為全球IT離岸外包的最大承接者,帶動整體經濟迅速上升,讓全世界改變了“那個只會舞蛇的窮國”的印象。
服務外包就像是一個“綠色引擎”,牽引著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城市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這對于處在經濟轉型期的中國來說,意義更為深遠。
對外開放30年來,中國通過承接全球制造業轉移,一舉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加工廠”,這也是我國現實條件所決定的經濟騰飛的一個必經階段。然而,當國內經濟發展到一定層次之后,“加工廠”的“副作用”開始顯現出來。比如說環境的污染、能源的消耗,以及加工出口急遽擴大引起的國際貿易摩擦等等。這些都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提出了新的考驗。
為從根本上降低“副作用”,我國及時提出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而突破以服務外包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則是其中的一項重要舉措。
中國中小企業青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