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89年,著名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就在其著作中這樣描寫,“任何企業中僅做后臺支持而不創造營業額的工作都應該外包出去,任何不提供高級發展機會的活動與業務也應該采取外包形式”。 隨著IT技術越來越深入到企業的核心業務,影響企業的決策和發展,企業對IT環境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快速適應性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實現對IT系統完善的管理,有效的利用IT資源是企業面臨的日益嚴峻的問題。市場競爭的加劇,也使得企業專注于自己的核心業務成為最重要的生存法則之一。
IT外包服務的概念
IT外包服務通常指企業戰略性地選擇外部專業技術和服務資源,來替代內部部門和人員來承擔企業IT系統或系統之上的業務流程的運營、維護和支持的IT服務。企業選擇外包的目的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做自己最擅長合適的,把自己不擅長的東西交給其他最擅長的企業去做,從而使自己能夠關注核心業務,提升自身競爭實力。
IT外包服務包括IT系統外包服務和業務流程外包服務兩大類。IT系統外包是指企業將自己的整體或部分IT系統委托給專業服務公司,由其按照服務水平協定(SLA)的要求管理、運營、維護被委托的IT系統的服務過程。它關注企業IT基礎建設如服務器、網絡、操作系統和支持等。按照被委托的系統的不同層次,IT系統外包又可以分為IT基礎架構外包和應用系統外包。而業務流程外包(BPO)關注的是企業內部運作或客戶的后端活動,如呼叫中心外包、軟件離岸外包等。業務流程外包(BPO)對外包企業的管理和服務水平要求更高,產生的利潤也更大。
IT系統外包服務按照提供方式不同可分為三種類型:1) 傳統的外包服務:服務提供商和客戶一對一提供的運行維護外包個性化服務。服務提供商擁有管理所有(或部分)的客戶IT系統操作,并擁有基于協議的部分所有權和責任。2) 管理“托管式”服務是第二代的外包,如我國2000、2001年發展起來的互聯網數據中心模式,服務商提供主機托管等基于網絡的一對多服務。3) 第三種外包形態效用計算模式目前還處于起步期,像IBM近兩年提出的On Demand就屬于效用計算模式。效用計算模式是基于服務使用量付費(彈性價格)原則而提供一對多標準服務的形式。這種外包模式在中國發展還有待時日。
競爭的壓力使企業不得不有效的控制成本,尤其是固定成本。按客戶需求提供IT服務的外包模式,可以把企業從長遠的固定IT成本上釋放出來。所以IT外包能夠通過承包方分擔企業的固定成本,并將固定成本轉化為可變成本,從而減少企業的壓力,使企業在開發和生產新產品的核心業務上更加靈活和高效。
IT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