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競怡 發自上海
2010年,上海或將成為亞太金融服務后臺,服務全球金融。6月28日,在“上海國際金融服務外包研討會”上,上海市常務副市長馮國勤作如此表示。顯然,發展外包將是達此目的有效途徑。
定位全球外包中心
據了解,截至2006年底,上海金融機構總數已經達到610家,僅陸家嘴金融中心就聚集了400多家。目前,上海已經形成了它的金融前臺。
而按照上海市的有關規劃,坐落于張江上海市銀行卡產業園中的上海市金融信息服務產業基地或將與陸家嘴遙相呼應,成為金融服務的后臺。
“上海與中國其他外包中心的定位都將不同,規模相對要大,視野定位在全球。”上海市外國投資工作委員會外資服務業處處長黃峰表示。
上海外包發展的重點在于它將主動承接跨國公司內部的離岸外包,大力吸引既承接全球業務也可向我國發包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重點發展軟件開發外包、研發設計外包、物流外包和金融后臺服務等領域,提升上海服務外包能級;大力培育若干個知名的本土服務外包企業,使之成為國際離岸服務外包總承接商和對內服務外包總發包商。
“而出現在中國外包服務中的金融外包業 ,目前僅相當于15年前的印度。”Quatrro董事長兼常務董事Raman Roy指出。
對此,黃峰表示:“到2010年,上海的服務外包產業將吸納10萬大學生就業,擁有超過20萬服務外包從業人員,吸引500家海內外公司在上海市建立服務外包企業,其中150家取得CMMI/CMM3以上認證,30家取得CMM5/CMMI5認證;培育2家萬人企業,20家千人企業; 2010年,服務外包業務總額達到1200元人民幣,其中服務外包出口達到20億美元。”
外包服務促金融升級
其實,已有不少企業入住上海市金融信息服務產業基地,平安保險、交通銀行、中國銀聯,中國銀行,不少公司已經嘗到了外包的甜頭。
銀聯數據總裁單懷光介紹,中國民生銀行在2004年12月與銀聯簽約將發卡外包,2005年3月行內發卡,同年6月開始正式對外發行民生銀行信用卡,目前已超過200萬張。在整個過程中,銀聯數據提供發卡數據處理核心系統外包服務,同時提供收單系統、防交易欺詐、風險管理和催收等外圍系統外包服務。
對于外資銀行,外包服務帶來的效果更加突出。一方面,通過跨境的外包安排,選擇成本較低的地區承接外包業務,減少成本效應就非常突出;另一方面,將業務流程額外包實際上增加了獨立第三方的監督,使銀行流程的風險管理更完善。
以前,銀行很多案件發生時員工利用了操作流程上的薄弱環節,比如對賬環節。而對賬外包科已基本杜絕這個現象;提高銀行專業化效率,流程外包是專業化分工的體現,通過專業化的操作可以大大提高專業化的操作效率。有些業務的外包如不良貸款的催收、信貸的初評等有較高的專業性要求,銀行將這些業務外包給具有專業經驗和專業人才的承接公司對促進業務的發展和改善效率是有很大幫助的。
“外包向我們展示‘新木桶理論’,金融機構尋找自身的經營劣勢,也就是最短木塊,通過外包加長它,而金融機構只做自己最擅長的。這樣的效率將會讓金融中心的成長更為順利。”交銀施羅得基金運營總監蘇珊燕說。
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