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積仁
【劉積仁
洪剛
【洪剛
朱曉明
【朱曉明
昨天上午,在全省服務外包發展電視報告會上,劉積仁、朱曉明等國內知名軟件外包專家應邀而來,并做出頗具前瞻性的分析和論斷,讓從業者和未來的從業者看到了產業的希望。
服務外包業
風生水起
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服務外包實訓基地在上海建立
成都等5城市成為首批“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
朱曉明
李志群:作為現代高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服務外包,有助于抓住全球新一輪服務業產業轉移的機遇。目前,全球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增勢迅猛,特別是離岸服務外包的發展,為我國加快服務業發展以及優化吸收外資結構提供了新的機遇。
洪剛
朱曉明
劉積仁:全球離岸IT服務外包市場潛力巨大。除了居主導地位的印度、歐美與日本,具有成本優勢、人力資源優勢的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新興服務外包國家的迅速崛起,使全球服務外包目的國更趨多元化。
解碼IT王國
“印度模式”
渴求在競爭中突圍 煙臺軟件業能否借鑒"印度模式"
軟件外包業務不需要太多辦公設施 孟憲臣攝
我市軟件產品研發實力具備承接產業能力 孟憲臣攝
劉積仁:
我認為,他們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在世界市場中找到了發揮自己優勢的產業并以最快的速度融入,以人才為產業發展的基礎,從數量、質量、成本、效率方面向客戶展現價值。在全球人力資源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獲得人力資源是發展IT服務外包產業的核心。另一點原因是,他們優秀的國際市場開拓能力及人脈,使印度成為市場競爭中的首選。
朱曉明:“印度模式”的確值得關注。中國和印度所擁有的豐富的、高技術水平的人力資源,加上網絡賦予他們的隨時隨地溝通的優勢將使全球的國家、公司和個人面臨一個全新的、更具挑戰性的競爭環境。
洪剛:厚積薄發是IT服務產業成功的規律。
劉積仁:英語、人力成本優勢造就了印度呼叫中心的成功。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漢語人力資源,中國經濟蓬勃發展,遍布世界的華人資源為中國呼叫中心業務創造極好的發展機會。規模巨大的中國市場,為中國企業的成長和發展奠定了基礎,也是吸引國外IT企業到中國發展軟件與服務業的基礎。
中國潛力
世界矚目中迸發
劉積仁:一直以來,我們都知道中國是“世界的制造工廠”,但是我過去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則是中國正快速地發展成為世界高科技制造中心,甚至是全球的研發中心。
洪剛:在這樣全新的、更具挑戰性的競爭環境中,在同等技術水平的前提下,發達國家的工人在與中國和印度工人的競爭中將不再具備競爭優勢,除非他們愿意接受中國和印度工人那樣的工資。印度的成本持續上漲,人才供應不足,以及美國人想將雞蛋放在不同籃子中,將使中國成為世界矚目的主要信息與服務產業轉移國。
劉積仁:中國龐大的人力資源在世界制造業資源轉移過程中成為“世界工廠”,軟件成為越來越多產品中的重要部件,第二次產業轉移浪潮帶給中國的機會。未來5年,中國軟件外包服務市場進入市場的快速擴張階段,將以50.2%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速增長。2010年,中國軟件外包服務市場將達到70.28億美元。而日本和歐美市場的全面開拓、中國軟件外包企業能力的逐步提高、中國軟件外包市場信用管理、風險管理和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逐步完善推動中國軟件外包產業的快速發展。
朱曉明:服務外包在其他國家都有政策支持。我們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承接地承接外包的主要要素有三大方面,第一是服務能力,第二是基礎商業環境,第三是服務成本。我國現在各方面的條件都不錯,很多外包商也都看好中國。但目前后面也有追兵,馬來西亞、捷克跟我們條件差不多,菲律賓和愛爾蘭對離岸外包的鼓勵政策非常優惠,我們如何出“招”,確實要詳細研究。
劉積仁:是的。不可忽視的是,俄羅斯正成為新興的全球服務外包研發中心,2006年俄羅斯軟件外包產值4.9億美元;菲律賓在搶奪印度呼叫中心企業的飯碗,在未來的5-7年里,菲律賓有望發展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呼叫中心市場。日本扶植越南的外包產業,越來越多的越南年輕人將進入軟件外包、呼叫中心、后臺處理和全球信息經濟等領域工作。
千百十工程
助推產業前行
山東實施“千百十”工程 力爭3年內促使50家企業上市
李志群
朱曉明:“十一五”規劃已經有明確的表述,商務部在全國抓緊實施“千百十工程”。第一批十個城市列為服務外包基地。從產業經濟學這個角度來說,服務業是哪里來的呢?就是因為有第二次產業———制造業才有第三次產業服務業。制造業抓緊了,服務業自然會來。我們放棄了,別人就會做。
朱曉明:就業方面的作用,我只舉大學生的例子,其他的就業大家都可以看到。大概全球數中國和印度大學畢業生最多,這是好事情,也就是說我們在智力開發上是下工夫的。我國普通高校1996、1997年的一次就業率是94%和97%,也就是說100個大學生畢業后90幾個人是有飯碗的;但是到了2005年只有73%,2006年更艱巨,服務外包產業則在此方面能發揮巨大作用。
洪剛:讓中國的大學生獲得在中國為世界工作的機會,是大學生就業的最好出路。
市信息產業專家畢秋軍:煙臺信心應該足起來
“聽了專家們的見解,我覺得發展服務外包,煙臺的信心應該足起來。目前,煙臺盡管起步晚,但具備很多優勢,發展潛力較大。”市信息產業問題專家畢秋軍博士說。
他認為,在以制造業為重心的20世紀80-90年代,煙臺憑借諸多比較優勢在全球化浪潮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在新世紀這場以服務外包業打頭陣的全球化浪潮中,我們能不能實現“煙臺制造”向“煙臺服務”的順利飛躍?這需要我們自己的努力,也需要全球市場提供的機遇,而機遇就在眼前。
未來兩年內,全球服務業外包規模將達到1萬億美元。發展中學會思考的煙臺,顯然意識到了眼前的新機遇。“日前召開的我市經濟工作會議就特別指出了這一巨大商機。把服務業作為一大潛力來挖掘,也意味著煙臺開始思謀跨入爭搶這個財富蛋糕的行伍。”畢秋軍說,“從產業基礎看,制造業高度集聚和電子產業基地的快速崛起是我市的顯著優勢;從人才培育環境看,煙臺通過各類院校作為載體,積極進行電子、信息類專業教育和外語教育,可為發展服務外包業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從發展環境看,服務外包產業沒有污染、少占土地、附加值高的特點,有助于從產業結構調整入手,解決煙臺科學發展所面臨的突出問題。”
我市于近期正式發布了《煙臺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軟件產業發展的意見》。其中,以最高額度100萬元的補助,來鼓勵煙臺軟件企業走向服務外包必經之路———CMMI認證,“這在以往十分罕見,我市推促服務外包的迫切心情可見一斑。”畢秋軍告訴記者,煙臺軟件園A、B區近日正式掛牌,明年入駐企業100家以上,完成技工貿收入20億元。他樂觀地表示,隨著更加行之有效的強化措施陸續推出,相信更多跨國公司將把煙臺列為服務外包的重要承接地,煙臺成為“世界辦公室”的那一天并不遙遠。
給予稅收優惠 支持技術參股--煙臺鼓勵軟件產業發展
外包有了“孵化器”
百家企業明年入駐
本報5月16日訊(通訊員 南林 義斌 鋒謨 記者 憲臣 實習生 海娟)根據近期發布的煙臺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煙臺軟件產業的意見,我市在煙臺大學三校科技園、萊山區煙臺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的基礎上建設煙臺軟件園A區,在開發區業達軟件園基礎上建設煙臺軟件園B區,共同組建煙臺軟件園。
煙臺軟件園的正式組建,意味著軟件外包有了產業“孵化器”。到2008年,每個園區要建成較為完善的孵化體系和生活配套設施,具備一定的產業承接能力和教育培訓能力,園區入駐企業將達到100家以上,技工貿總收入達到20億元以上,力爭到2010年把煙臺軟件園建成國家級軟件園或軟件產業基地。
率先舉辦服務外包交易會 山東爭食服務外包蛋糕
記者近日從山東省信息產業廳了解到,國內首個以“服務外包”為主題的城市資源展示交易會5月份將在濟南舉行,這對推動山東省經濟結構調整、促進軟件行業迅猛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全球市場膨脹迅速 煙臺服務外包業如何將蛋糕做大
全球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市場,像一塊放進財富烤箱的“面團”,幾年間就膨脹成五六千億美元的大蛋糕。北望大連,軟件和信息服務出口連續六年保持70%以上增幅;南眺上海,早在前年服務貿易出口就逾160億美元;西看西安,海內外企業群聚其BPO基地,服務外包從業者達到4.2萬人。與會者認為,繼“煙臺制造”漸漸托起“車間特區”后,煙臺應當打造自己的服務外包基地,從容走進“世界辦公室”。
密切關注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服務外包新機遇的思考
近來,諸多城市圍繞爭奪“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的競爭很是激烈,這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它們為什么要競爭這樣一個“頭銜”?
仔細看來,原來它們競爭的并不僅僅是這樣一個“頭銜”,而是在爭奪一塊“鮮美的蛋糕”——承接最新一輪的國際服務外包產業轉移,為本地區產業升級拼搶更高平臺。可以斷言,這是一場機遇之戰。
水母網-煙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