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服務作為汽車產業鏈中的潛力板塊,其發展空間和前景日益被看好。上周,上汽安吉汽車旗下的汽車用品公司安吉黃帽子開始開設第二家分店,主管汽車服務的上汽銷售副總經理胡順華和夏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的專訪。
《第一財經日報》:上汽集團在汽車產業鏈中,除了和GM以及德國大眾進行整車合作之外,近來開始陸續和美國捷飛洛快修公司、日本黃帽子汽車用品公司、TNT物流公司在汽車后市場進行合作,這是否說明上汽在相關產業鏈上也會借鑒外資公司的成功經驗?
胡順華:當然,汽車后市場等產業鏈是汽車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我們成立的安吉黃帽子汽車服務用品公司,就是汽車產業鏈的延伸部分。
以前,汽車后市場部分非常不規范,但是隨著整個產業鏈的發展,汽車后市場開始進入品牌化、市場化以及規范化的過程。當然,類似日本黃帽子、捷飛洛等外資公司在這方面有著非常成功的經驗,利用我們上汽自身的本地化優勢,汽車后市場在上汽的整個板塊中將不斷壯大。
《第一財經日報》:在未來拓展其他領域的過程中,同樣會沿用和外方合作的模式?
胡順華:這需要進一步探索,即使是合資和合作也有年份的限制,但是在拓展汽車后市場的過程中,類似的融合和學習過程將持續下去,這也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
《第一財經日報》:我們注意到,安吉黃帽子第一家店開業到現在開業第二家,這種建店網點的推廣速度是否符合市場規律?
夏軍:這種建店速度和市場發展規律是吻合的。根據黃帽子的發展規律是:第一家店盈利之后才會開設第二家,從黃帽子的發展經驗來看,一般是18個月左右開設一家分店。但是實際上,去年1月份開的第一家店今年開始已經實現盈利。
《第一財經日報》:這種服務模式的盈利周期如何?
夏軍:不同市場有著不同的成功經驗,比如在中國,第一家安吉黃帽子開業當月營業額才6萬元,但是一年半不到,第一家店的月營業額已經超過150萬元,市場成長的空間巨大。
但是在日本市場,建立前100家店,日本黃帽子花了超過30年的時間;在我們臺灣地區,5年時間總共才開了6家店。但是中國大陸市場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這種擴張速度預計比日本和我們臺灣地區要快得多。
《第一財經日報》:和整車的推廣模式相比,類似后市場的推廣模式似乎和整車相比低調很多?
胡順華:是。我們的想法是,希望更多的人來親身體驗我們的服務,因為這種后市場的發展必須要通過車主的親身體驗才能感受到。
《第一財經日報》:類似安吉捷飛洛、安吉黃帽子提供的很多服務實際上汽車4S店也可以提供,這種專業店的優勢和主機廠的4S店的差異化優勢在哪里?
夏軍:第一,我們更專業,第二,我們更貼近市場。
第一財經日報